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欢迎访问教育之声网
重要声明:
“教育之声网”推送文章除实在无法确认,我们均会注明作者及来源。部分文章或图片推送时未能与原作者取得联系,若涉及版权问题,烦请原作者联系我们,将会在36小时内删除处理,特别感谢,也特别欢迎您的投稿。
滚动新闻:
首页 > 要闻 > 正文
小升初乱象丛生 义务教育公平难题如何破解
2013-08-14 09:41:21   来源:教育之声网   

  [教育之声网消息]很多家长一提起小升初,咬牙切齿的,听说好多道关卡,层层过关,不少家长考生披荆斩棘,一路冲杀,也未必能进入理想的学校。我就不明白,为什么本属义务教育阶段入学行为的小升初,在近几年却在许多大城市不断呈现竞争加剧的局面,甚至与中考、高考并称为“人生三大考”。那么,小升初到底难在哪?又该如何破解这个难?

  在众多“小升初”的坑班里,记者诧异地发现:不少学生竟然才刚上三、四年级。学习成绩一路领先的罗小凯就是其中的一员,这个才上四年级的小学生已经无奈地在各种班上上了一年的课。

  小凯:我每天早上6点就起床做奥数题了,上午是三个小时的奥数课,接下来是三个小时的英语课,还有钢琴课、复习课,好多课。晚上回家还要背单词,读句子,我不想学,可是我妈妈逼着我学,我也没有办法。我特别希望自己的时间能多一点。

  即使遇上最近罕见的高温天,全家也丝毫没有放松,小凯依然奔走于各种培训班。比高温更灼人的是焦虑的心情,小凯妈曾抓狂地放狠话,华山一条路,再难咱也要拼。

  小凯妈:我曾经看到过一句话,只要学不死,就要往死学,当然看到这句话的时候,感觉挺心寒的,但是现在我感觉我也是在走这条路。没有办法,别的家长都在带着孩子奔走于各大补习班,如果我不带着孩子学的话,孩子就要输在起跑线上。作为家长我也没有办法,只能说是牺牲孩子的时间、兴趣和乐趣,让他走一条能够进好学校的道路。

  在小升初的升学过程中,除了“占坑班”等提前点招的方式外,接下来还有推优以及特长生等招生模式,这些都能让学生有机会提前进入心仪的学校,最不济的就是没有选择的选择:电脑大派位了。为了让孩子避开“电脑派位”、提前进入优质校,家长们“八仙过海,各显神通”,择校成为整个家庭人力、物力和各种社会关系的总动员。难道“小升初”将一直这样难下去?在教育系统的大力改革下,局面能否一点点好转?为此,记者采访教育部基础教育一司司长王定华,看看他开出的这剂药方能否有效。

  在一轮又一轮的考试轰炸中,家长认定:自己的孩子是好苗苗,不能埋没。少的奔走于4、5所中学,最多的赴十几所学校赶考。说是“免试、就近入学”的小升初,实际却把太多家庭都给“考傻了”。那么,有没有更好的思路呢?其中,最为人们关切的就是:要不要回到从前“统考”的模式呢?王定华司长坦陈:走老路,不可行。

  王定华:这样的建议其实我们也知道,坦率的说我们也进行过论证,甚至说能不能给某些特大城市一个法律的解释,让他可以考试入学,但是反复论证的结果式还不足以采取这样的方式,还应该坚持就近免试入学的法律规定。

  其中的一个重要原因在于:对小学生而言,重在培养良好的习惯,激发学习兴趣,促进身心健康,而不是强化智力竞争。小孩子的可塑性很强,不能武断的说谁的成绩好、智商就高。

  而回顾北京“小升初”政策演变,从1993年取消统一的小学毕业考试、到2003年接受“共建”生、再到2008年将“小升初”政策放权给各个区县,我们看到了教育部门的一系列改革以及努力,包括坚决清理“占坑班”等行为。可家长们却并不买账,不够公开、透明成为最大的质疑点。王定华也批评这种现象,并强调:这块硬骨头难啃,也要迎难而上。

  王定华:在个别大城市,问题比较多,群众不满意,后果很严重。要进一步做好划边入学的工作,下一步还要把群众心目中的优质学校的招生名额合理的分配,禁止各种违规的招生做法,让制度更加合理,让操作更加透明。不能够让刚才你提到的那种行为存在,他招生明明比较多,却拿出来一小部分搞就近的划片,摇号,而大部分搞一些无序的操作,这种情况是不允许的。与一些大城市共商做好义务教育的入学工作,这也是教育部今年的工作重点之一。

  从长远看,均衡义务教育发展才能摒除当前“小升初”的乱象。而教育部从2010年开始考虑明确各地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时间表、路线图、任务书,目前分别与32个省份签署了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备忘录。其中,支持建立现代学校制度,实行学区管理、引入集团化办学,把优质学校的资源向相对薄弱的学校辐射实现共享,还有将示范性高中和重点高中招生指标定向分配到各个初中等办法,以及优化校长教师的统筹配备等机制或许将有效改善当下暗流涌动的“小升初”格局,各地实施效果如何?值得期待。(记者 刘玉蕾 温飞)

相关热词搜索:小升初 小升初乱象 小升初衔接
相关评论
联系我们 | 版权声明 | 我要链接 | 教育之声简介 | 法律顾问 | 广告服务 |
Copyright © 2000-2012 cedcm.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投稿邮箱:edu@cedcm.com.cn | 京ICP备12037710号-1 | 总机: 010-88687877 | 传真: 010-88682677
本网站所刊登的教育之声网各种新闻、信息和各种专题专栏资料,均为教育之声网版权所有,未经协议授权,禁止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