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欢迎访问教育之声网
重要声明:
“教育之声网”推送文章除实在无法确认,我们均会注明作者及来源。部分文章或图片推送时未能与原作者取得联系,若涉及版权问题,烦请原作者联系我们,将会在36小时内删除处理,特别感谢,也特别欢迎您的投稿。
滚动新闻:
广东深圳:课程改革演绎精彩 点燃创新火花
2013-08-21 14:40:10   来源:中国教育报   

  【教育之声网8月21日消息】深圳这个曾经站在中国改革开放最前沿的城市,如今,一场教育模式的深刻变革正在这里全面展开。不久前,本报记者一行来到深圳,感受这里中小学课改的步伐和教与学的变化。

  转变核心理念——从重双基到重发展

  麒麟小学的语文教师王剑宜在向记者展示学生们介绍欧洲国家的视频作品时,很是自豪:“我从没想过孩子们的表现会那么棒,他们解决问题的主动性完全被调动起来了!”

  在该课题中,王剑宜将学生们分成小组,要求每个小组做一个欧洲国家地理、人文等情况的介绍,并要制成视频。一开始,孩子们不知道该怎么做视频,拿手机对着几张图片拍了一段就交了上去。王剑宜引导孩子们:“这样的视频是不是过于简单?电视节目是不是都要有些音乐、解说?是不是要有些剪辑?”孩子们犯了难,每个小组都在思考怎样去达到老师的要求。有人开始找剪辑软件,有人开始找视频资料……最后,经过几轮修改,孩子们呈现出的视频,竟然有模有样。

  王剑宜的做法,就是在深圳中小学课堂上随处可见的“任务驱动”,即以若干个具体任务为中心,通过完成任务的过程,学习基本知识和技能,综合应用所学知识和技能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深圳市教育局副局长唐海海说:“如何让学生不怕学习,快乐学习?如何让学生在学校收获的不仅是知识,而且是综合素质的提高?如果无法找到这些问题的解决之道,那么课改就背离了它的目的。”

  为此,深圳市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如在高中开展创新型人才培养试点、优化初中课程结构、实施中小学课堂教学创新工程、实施教育信息化建设工程等。

  深圳市南山区早在2001年就成为首批国家义务教育课程改革实验区。坚持课改十余年来,该区形成了一系列创新经验,率先加强课程整合、构建综合素质评价体系、开发出校本课程800多门、开展课堂文化建设。

  “以往我们更关注基础知识和基础能力,以灌输知识结论与解题模式为目的。”南山实验教育集团校长程显栋说,“如果把发展作为教育的理念,那么就将实现从重教到促学,即学生学习过程及质量的转变。”

  2010年,深圳成为国家教育体制改革和中小学课程改革试点城市。从那时起,深圳就注重特色学校创建,强调特色课程支撑,强调学生个性发展。据初步统计,目前全市有各种各类选修课程5000多门,有精品校本课程1000多门,有特色地方课程20多门。

  用好时代利器——信息技术深度融入教学

  记者来到荔林小学艺术排练室时,这里传出吉他、钢琴、架子鼓等乐器演奏的悠扬乐曲。原来,这是学校的iPad乐队在排练,只见孩子们在乐谱架上借助各类应用程序,将iPad变成“吉他”、“钢琴”等乐器。音乐教师告诉记者:“孩子们对科技潮流好奇心很强,学得也快,这样一支‘电子’乐队,比传统排练更能调动孩子们的积极性。”

  荔林小学的iPad乐队是深圳市借助信息化进行教学方式和方法变革的缩影。近年来,深圳市将信息化作为推动教育教学改革的重要抓手,不仅把第二课堂搞得有声有色,更直接推动了教学方式变革。

  作为一名“80后”教师,南山实验教育集团麒麟中学教师袁朝川总想在教学方式改革上做点什么。正当此时,校长程显栋决定引进国外刚兴起的“翻转课堂”,并在全集团进行试点。袁朝川毫不犹豫就和137名教师一起报了名。

  “翻转课堂”是指借助信息技术,让学生在家完成课程学习,而课堂则变成师生互动的场所,进行答疑解惑、知识运用等环节。袁朝川一接触“翻转课堂”,就被迷住了。

  平时,袁朝川利用数字设备,录制自己对教学内容的讲解并传到网上,学生们则在家点击收看并通过做题、留言等多种方式反馈,通过这些反馈,每名学生对知识的理解程度一目了然。回到教室,袁朝川就能根据每个人的情况,具体设计课堂环节。“比如,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通过小组合作的形式组织开展研讨,或进行有针对性的作业辅导。这使得‘一对一’辅导在班级授课制的情况下成为可能。”袁朝川兴奋地说。

  袁朝川的探索,建立在深圳完善的信息化设施之上。目前,深圳市公办中小学100%建成校园网,100%教室配备多媒体信息终端,学生人机比达到4.7∶1,教师人机比达到1∶1,实现“校校通”、“班班通”。全市有现代教育技术实验学校133所,200余所学校成立校园电视台,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应用能力培训普及率100%,90%以上教师能熟练掌握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技术,合理高效地创造优质课已成深圳课堂教学主流。

  行政区域推动——培育引领课改的“鲇鱼”

  在各校自主探索课改同时,深圳有关部门也加强行政推动,不断总结、推广课改经验。据统计,近一年多来,围绕中小学课堂改革基层创新,深圳已举办8场全市规模的现场交流会,累计参加展示活动学校达到25所,观摩教师人数达到1万人次以上。

  2011年,深圳中学等9所学校成为深圳市首批创新型人才培养试点学校。在唐海海看来,这9所学校有一个更形象的称呼:“鲇鱼。”

  而这些“鲇鱼”也正如唐海海期待的那样,在深圳课改的历程中不断开拓。

  深圳中学校长王占宝说:“我们将通过‘学术性高中’建设,培养富有责任感的、有独立人格的社会公民,使他们在学术素养、专业精神、审美情趣上获得提升。”学校把学生应具有的特质描述为:能自主发现和实现个人潜能,成为他们最好的自己。

  围绕这一目标,学校在多方面进行改革。学校设立学术课程和文凭课程,前者即与高考相对应的基础课程,后者则由认知技能、研究创造等6个课程群组成,设计课程上百门。学校开设的选修课程覆盖8个学习领域和17个科目,共100多个模块,形成了完整的选修课程体系,确保每个年级1000多名学生能够面对总数近400门的个性化课程选择。这些课程有的在传统的课堂上完成,有的则是社会生活在校园内的微观再现。而与华为、华大基因等著名企业联手设立的创新体验中心,更是点燃学生想象力的“火花”。

  在深圳中学等一批“鲇鱼”的“冲击”下,深圳市教育局又因势利导,推出一系列课堂教学创新工程。

  2012年9月,深圳实施教研、科研、学校“三结合”工程,建立由教科研联合研究专家团队,面向全市中小学遴选出深圳中学等12所课程改革优势学校,指导推广课程改革原创经验,打造一批在市内外有广泛影响和典型示范价值的课程改革示范校。

  【改革者说】

  在课改“深水区”探索突破

  深圳市教育局局长 郭雨蓉

  在课程改革的探索和实践中,我们建立起新的课程管理体制,不仅做到国家课程开齐开足开好,地方课程不断加强,而且校本课程建设空前活跃,形成了一批全国知名的精品课程;确立了“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学校与社会合作不断加强,国际交流日益频繁,育人模式不断优化,促进全体学生全面发展成为广大教师的自觉行为;推进了课堂教学改革与创新,教与学的方式发生了很大转变,教学模式灵活多样,学生自主、探究、合作学习亮点纷呈;促进了教师整体专业发展,通过创建教育科研专家工作室、名校长工作室、名师工作室,开展教师海外培训等平台和载体,多途径促进教师专业成长;探索建立了发展性评价体系,义务教育办学水平评估实践与研究影响广泛,涌现出一批素质教育特色示范学校。

  2012年6月,在全市范围内进行的教育服务公众满意度调查显示,89%的市民对深圳教育总体发展状况表示满意。下一步我们将继续在课程改革的“深水区”探索,不断取得突破,努力为国家教育体制改革提供成功经验。

相关热词搜索:广东深圳 课程改革 创新
相关评论
联系我们 | 版权声明 | 我要链接 | 教育之声简介 | 法律顾问 | 广告服务 |
Copyright © 2000-2012 cedcm.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投稿邮箱:edu@cedcm.com.cn | 京ICP备12037710号-1 | 总机: 010-88687877 | 传真: 010-88682677
本网站所刊登的教育之声网各种新闻、信息和各种专题专栏资料,均为教育之声网版权所有,未经协议授权,禁止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