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教育委员会副主任柳斌 学校要学有所教特色发展
2012-11-30 15:27:37   来源:教育之声网   评论:0 点击:

十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原国家教育委员会副主任、国家总督学柳斌在出席教育之声论坛2012年度盛会时作学校要学有所教,特色发展为主题的精彩演讲,内容如下:

  十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原国家教育委员会副主任、国家总督学柳斌在出席教育之声论坛2012年度盛会时作学校要学有所教,特色发展为主题的精彩演讲,内容如下:

  各位领导、各位嘉宾、各位校长,大家上午好!

  有机会出席教育之声论坛2012年度盛会,我感到很高兴。在这里,我想结合学习十八大报告的精神,讲一点个人的体会。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加强社会建设,必须以保障和改善民生为重点,要多谋民生之利,多解民生之忧,解决好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在学有所教,老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上持续取得新进展,努力让人民过上更好的生活。

  习近平总书记说:“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至此,教育部提出:“要把在学有所教上取得新进展,作为教育工作的一项重要任务”。从改善民生的角度,提出学有所教,给新时期的教育改革提出了新的思想,新的任务。这里涉及许多重要的研究课题,涉及学习新社会建设问题,涉及终生教育问题,涉及谋世的重大转换问题,要变教有所学为学有所教等问题。

  实际上,也涉及到教育之声论坛今天的主题,就是特色发展、特色教育等问题。学有所教,特色发展,都是人民的向往,都应该成为我们奋斗的目标。教有所学,是我教什么,你学什么。学有所教,是我学什么,你教什么。而现在比较普遍的状况是,他考什么,我教什么,你学什么。这种千象一面同质化的现象,正是制约学校特色发展,制约人才培养多样性的一个重要原因。

国家教育委员会副主任柳斌

  这个问题也正是当前提高教育质量所要解决的重要问题,我们目前的教育体制基本上仍然是择天下英才而教之的英才教育体系,属于教有所学的范畴,离因材施教、学有所教还有很大的距离。一句话,是学校选择适合教育的学生。而不是学生选择适合需要的教育。要在学有所教上取得新的进展,首先是要树立服务意识,我们的党是服务于人民的党,我们的政府是服务于人民的政府。我们的教育当然应当是服务于人民的教育,这就要求在教育事业发展目标上,有一个更加宏观的设计,以实现幼有所学,长有所学,壮有所学,老有所学,工有所学,农有所学,商有所学,兵有所学,官有所学,民有所学等等目标。而所有这些目标均应因时因地,因人制宜的做到以人为本,学有所教。

  要在学有所教上取得新的进展,就必须下大力气推进教育体制的综合改革。为此,教育部最近还专门成立了教育综合改革司,要把以人为本的理念贯穿于整个教育的始终,要把公民对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需要落实到教育过程之中,要改变基础教育过度的应试倾向,要激励和保护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要重视人才的多样性,要把办教育,办学的权利更多的教给校长和老师,实现上述目标需要从多方面进行改革。但关键是要突破高考入学制度和中小学教育评价制度,这两个重点,我认为只有抓住这两个重点,深化改革,才能有效的推进素质教育,才能有效的提高教育质量,提高国民的整体素质。

  高考入学制度,一是要完善,二是要创新。完善是在保持原体制优点的同时,去除其负面影响,再把知识分数作为大学入学条件的同时,要把品德、情操、学习力、社会责任感等作为要素,纳入入学资格考察的范围,打破一考定终身的格局,实现高考的多元化,多层次化,创造条件实施因校制宜的考试,转变一些学了以后多数人一辈子也用不上的知识难题,多一点应知、应会、应当面对、应当思考的现实问题。由注重考察解题能力,转换为注重考察道德认知和道德行为能力、实践能力、创新能力,以及学习能力。对于创新者和改革者来说,需要勇敢的探索新的路径,用于做第一个吃螃蟹的人。对于国家、政府和社会来说,要营造良好的创新文化以及社会环境。对改革者、创新者,针对现存制度缺陷所做出的挑战,不但要忠实,而且要支持和鼓励,让他们按一定秩序坚持进行改革试点。比如高校入学制度,既要允许对高考体制内入学这种制度进行改革和完善,也要允许对高考体制外入学的多种模式进行探索。

  目前高考考生数逐年下降,考生录取率已达70%以上,一些省市甚至已经高达80%到90%,这与国家教委刚成立的时候已经不能同日而语了。所以探索高考多种模式入学已经具备了较好的基础,不少家长不惜重金甘冒背井离乡的风险,直接申请到国外留学,现在人数也逐年增多。考虑到这种趋势,遵循教育改革纲要,关于改革质量评价和考试招生制度的要求。在国内还是一些高考体制外入学的试点,我个人认为不但是必要的,而且是刻不容缓的。可喜的是江苏、上海部分高职院校已经开始进行面试注册入学的探索。从统招通考到注册入学,到学生与学校双向选择,改变的不仅是高校招生的办法,而且是高校人才培养模式的转变,是高校办学活力的一种新开卷、新激发。

  历史经验证明,经过多年的争论和改革探索,我们在开放公办学校与民办学校同时并举的新局面,是一件大好事,在这个问题上取得了共识。我相信,在开创高考体制内入学与高考体制外入学并举的新局面,同样是一件大好事,也一定会取得共识。

  改革中小学教育评价制度,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我觉得是另外一个重点,素质教育作为一种教育理想,虽然至今仍未取得突破性的进展。但是我们也要看到,素质教育在步履艰难之中,毕竟成为了广大教育工作者,尤其是广大青少年面前的一缕希望之光。

  作为一个老教育工作者,我的愿望或者说呼吁是:

  第一,国家应当加快走向小康社会、和谐社会的同时,加速缩小城乡贫富差别的进程,增加就业机会,缓解因过度激烈的就业竞争,而带来的升学压力,使教育不要过多的承担种种社会压力。

  第二,要重新改造我们的学习,改造我们的教育,改革我们的教和学的模式,改变育人的模式,为了每一个公民德智体美的健康发展和国民素质的整体提高,我们应当,而且必须把素质教育进行到底。

  第三,把学生、教师、校长从升学竞争的重压下解放出来。

  第四,我们的教育局长们、校长们,要和师生们一起投身到教改实践的大潮中去。

  在这里,我具体讲一讲把学生解放出来的问题,要把学生解放出来,必须把教师解放出来,要把教师解放出来,必须把校长解放出来。把学生解放出来的命题,应该说是七十年前陶行知先生提出来的,但是到七十年以后仍然是我们现在最紧迫的任务。没有校长和教师的解放,学生也就很难解放。现在我们是用一个统一高考的制度,把校长、教师、学生、家长都捆绑在一辆战车上。如何化解这个矛盾,需要大家共同努力,我想从这样几个方面来做一些回应。

  第一,首先把小学和初中的学生解放出来,这就要求要明确实施素质教育的战略重点,素质教育的战略重点应当放在义务教育阶段,义务教育现在是九年,我多次呼吁,多数地方应该尽可能的实施九年一贯制学制。小学和初中可以同校九年一贯,也可以连校九年一贯。如果这九年时间,素质教育能够得到很好的实施,就能够为我国国民在品德、智力、体质等方面打下一个非常坚实的基础。至于义务教育之后的教育,我们也可以逐步的进行改革。比如讲义务教育后,一种模式是升学率教育,另外一种模式是就业率的教育。

  第二,制定义务教育学校评估法,制定这个评估法最重要的目的是要明确规定,不许向义务教育学校提出升学率、高分率等指标要求。现在说是没有,其实很多地方都有,包括大城市,有一个暗中的指标,可以排到一个学生在全校、全区、全师是多少名。所以,义务教育学校要规定只对每个学生的品德、智力、体质、情操等方面的发展状况负责,只对学生素质的健康发展负责。

  第三,在义务教育阶段,要大力精简各种名目的考试,加强道德认知和道德行为能力的观念,加强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的培养,大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第四,在重视学生共性发展的同时,要更加重视学生的个性发展。为此,应当追求办学模式的多样化,追求不拘一格降人才,把学生个性的差异当做丰富而重要的教育资源进行精心的研究和深入的海法。我们不是讲要培养型人才吗?如果基础教育培养出来的都是标准的杰出人才从哪里产生呢?教育的个性化因材施教,学有所教,刻不容缓。可喜的是,当前以人为本、因材施教、人才多样化、个性化、特色发展等进步的教育理念越来越被大众接受。多种教改模式和教改试验正在进行,我相信只要我们坚持深化改革,我们国家的人才要览里一定会呈现万紫千红总是春的生机勃勃的状态。总之实施素质教育使学生生动活泼的发展与考试制度有巨大的相关性,考试是指挥棒,应试从本质上讲是一个制度性的问题,把解决教育质量问题,把解决人才培养模式问题的宝过紧、过分、过度压在了通考和单一的分数上是不合理的,也是不科学的,是不符合科学发展观的。要在学有所教上取得新的进展,要在教育战线,落实科学发展观,就应当把目前这场体制性的改革进行到底。

相关热词搜索:国家教育委员会副主任柳斌

上一篇:云南大学校长何天淳:巩固文理 完善管理
下一篇:罗崇敏:增加和释放政务微博的价值量

分享到: 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