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湾特色招生引发恐慌 学生能力岂能恶补
2013-03-29 17:06:21   来源:台湾联合报   评论:0 点击:

台湾12年义务教育还未上路,各种质疑声不断。最争议的,是基北区特色招生拟采取“类PISA”的考题,引发恐慌,甚至被批评是“累PISA”。

  【教育之声网消息】台湾《联合报》29日发表文章称,台湾基北区特色招生拟采取“类PISA”的考题,引发恐慌,一时间,仿佛所有考生都会被“新式”考题累死。PISA有别于传统要求标准答案的考试,出题与答题各有巧妙,挑战传统填鸭式的教育,但是,这种解决问题的能力,可以恶补出来吗?

  文章摘编如下:

  台湾12年义务教育还未上路,各种质疑声不断。最争议的,是基北区特色招生拟采取“类PISA”的考题,引发恐慌,甚至被批评是“累PISA”。

  一时间,仿佛所有考生都会被“新式”考题累死,至于多少人了解为何要这样考,却未见理性论辩。

  台湾学生也曾参加过PISA(国际学生能力评量计划),学者更组成专责小组研究分析。学生参加这项国际性测验后,成绩不论好坏,都被当成检视台湾学生程度的指标之一。

  它的考题着重在情境的解析能力,这正是台湾学生所不擅长的。要看懂问题,要会分析,更重要的,是要找到解决问题方法,可以有不同的解决步骤及答案。

  PISA有别于传统要求标准答案的考试,出题与答题各有巧妙,挑战传统填鸭式的教育。基北区的特色招生,拟采用这种突破以往的模式,是项新挑战,但因倡导不够,让补习班抓住商机大打招生策略,心焦的家长只好把孩子往补习班送。

  这种解决问题的能力,可以恶补出来吗?这样的评量,适合拿来当成招生的考试吗?有多少所特色高中要采取此招生模式?对这些问题,从教育部门到台北市教育局都未回答,只一再重申PISA考试不是补习可以补出来的;至于为何要用这种评量方式招生,至今都没有答案。学生因不了解而更恐慌,连老师也忧虑要如何改变教学方法因应。

  12年教育一路走来跌跌撞撞,只在基北区施行的类PISA考试,还未上场就已吓坏一堆人,恐已背离选择这项考试的初衷。

  相关部门有责任说清楚讲明白,不要让师生惊恐了。

  【相关链接】

 

  PISA类测试:一种国际性的科学的评价方法,可强化对考生知识面、综合分析、创新素养方面的考查。

  评估内容

  第一次PISA评估于2000年首次举办,此后每3年举行一次。评估主要分为3个领域:阅读素养、数学素养及科学素养,由这3项组成一评估循环核心,在每一个评核周期里,有2/3的时间会对其中一项领域进行深入评估,其他两项则进行综合评测。

  评估方式

  PISA会在各个国家中抽取4500到10000名初三与高一为主的15岁学生担任调查对象,以测试学生是否能够掌握社会所需的知识与技能。因此,试题着重于应用及情境化。受测学生必须灵活运用学科知识与认知技能,针对情境化的问题自行建构答案,因此能深入检视学生的基础素养。经合组织不久前公布了有40多个国家25万名中学生参加的2004年PISA测试。结果显示,芬兰学生在历次测试中名列第一。上海学生日前参加由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进行的2009年第四次国际学生评估项目(PISA)测试中取得阅读数学科学素养第一的佳绩,引发外界持续关注。PISA测试的重点是看学生全面参与社会的知识和技能,对学生阅读、数学和科学能力的考察并不限于书本知识,还包括成年人生活中需要的知识和技能。

  2010年PISA成绩单上,阅读素养前五位的国家和地区依次为中国上海、韩国、芬兰、中国香港、新加坡,数学素养前五位为中国上海、新加坡、中国香港、韩国、中华台北,科学素养前五位为中国上海、芬兰、中国香港、新加坡和日本。除了芬兰之外,亚洲国家和地区可谓独占鳌头。

相关热词搜索:招生访谈 台湾招生 学习能力 PISA测试

上一篇:上海师范大学启动免费师范生招生 相关问题解答
下一篇:北大医学部新增专业 武汉大学在京招生人数减少

分享到: 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