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欢迎访问教育之声网
重要声明:
“教育之声网”推送文章除实在无法确认,我们均会注明作者及来源。部分文章或图片推送时未能与原作者取得联系,若涉及版权问题,烦请原作者联系我们,将会在36小时内删除处理,特别感谢,也特别欢迎您的投稿。
滚动新闻:
首页 > 要闻 > 正文
权威解析 | 2018北京中考语文卷注重考察基础
2018-06-26 10:31:43   来源:教育之声网   

  2018年北京中考语文科目的考试已于上午结束。今年语文卷重点考察了哪些内容?小编带您一起来看看北京教育考试院和北京教科院基教研中心的专家们对试卷的权威解析。

  总体评述

  2018年是北京市实施中考改革新方案的第一年。面对新的改革方案,语文考试命题以党的十九大提出的“新时代”为背景要求,稳中求进,在全面贯彻《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和落实《考试说明·语文》的基础上,准确把握新方案的设计理念和框架要求,根据已确立的目标和现实的需要继续深化考试内容与形式改革,在中考语文试卷整体结构性调整方面进行了新的探索。

  坚持立德树人导向,

  体现中考的育人功能

  试卷坚持立德树人的基本导向,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注重立德树人的实际效果,发挥中考试卷的育人功能。试卷中德育功能的体现主要表现在用正确的价值观引导学生,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的语言文字,焕发学生传承优秀文化的使命感。同时注重立德树人的时代性,引导学生关注国家当下的发展,认识自身所承担的历史责任,立志成为未来祖国建设的栋梁之材。

  【参考例题】

  作文题目一,启发学生从一处古迹或一件文物中产生对中华优秀历史文化的敬意,进而启迪学生传承优秀文化、承担历史责任的使命感。

  体现学科特点,注重语言实践

  语文是一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学科,语文学科的基本特点是综合性和实践性。试卷的综合性体现在识字与写字、阅读、写作等不同领域的相互综合,也体现在不同能力的相互综合。

  【参考例题】

  “基础·运用”板块借助阅读材料考查对词语的理解与使用,在阅读的基础上完成句子的修改;在阅读板块中结合具体语境考查语句的理解与运用。

  在试卷中注重体现实践性,既是学科特点的要求,也与语文学科提高学生素养的课程目标相一致。试卷在语言实践方面,注重突出语文学科的“工具性”特点,围绕考查学生运用语言文字的能力命制试题。试卷特别重视设置情境,提出任务,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习语言、运用语言。

  【参考例题】

  试卷设置了在圆明园举办“牢记历史,缅怀先烈”的试题情境,以主题活动为线索,采用阅读景观牌、修改发言稿、观看雨果的信和欣赏纪念邮票等形式,全面考查学生掌握字、词、句、修辞、标点等基础知识,以及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实际能力。

  注重考查语文基础,

  关注学生的阅读表现

  试卷注重考查学生应知应会的、生活中用得上的和未来自身发展必不可少的语文学科的基础知识和基本能力。读准字音、认清字形、掌握笔顺、古诗文的背诵默写、阅读和写作的基本能力,以及基本的文学常识、文化常识等,都是最基础的内容。

  【参考例题】

  让学生在观看雨果的书信后发表感想,其考查形式有对联,有修辞,有成语,在灵活多样的形式中考查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重视学生的阅读表现。语文学习的关键在于多读书,今年的试卷在“多读书”方面加大了力度。

  【参考例题】

  古诗词阅读作为独立板块第一次进入试卷,重点考查学生对古诗内容的理解,以及与本首诗相关内容的积累;名著阅读不限定某一部作品,更关注学生在广泛阅读基础上获得的启迪,力求使多读书、会读书、善思考的学生得到充分的展示。

  考查语文素养,重视思维品质

  对学生基本语文素养的考查,是2018年中考语文试卷的一项重要内容。阅读和表达是语文素养中最基本的内容,试卷在这方面加大了考查力度。试卷在以往关注最基本的阅读能力,如整体感知、提取信息、归纳概括、形成解释、拓展迁移等的基础上,增加了对阅读方法的考查。

  【参考例题】

  在文言文阅读考查中,将课内的《出师表》与课外的《魏征传》(节选)、岳飞的《五岳祠盟记》(节选)进行比较阅读,让学生从中体会“为国尽忠”的传统美德在不同人物身上的具体表现。在考查议论文阅读时,采用联系《论语》中相关语录的方式,考查学生对文本的深入理解。

  在考查学生思维品质方面,既注重考查学生的思维过程,又注重考查学生的创新思维。

  【参考例题】

  作文板块,其中一篇作文提供了三个词语以及文章的开头,引导学生展开想象,展现自己个性化的创意,完成写作。

  题型分析

  1、基础·运用

  2018年北京市中考语文试题基础•运用版块命题采用了设置整体情境的命题方式。这个板块以参观圆明园为主线设置情境,这一主线的选取彰显了立德树人的主题,凸显了核心价值观和优秀文化的导向。

  书法试题取材“《人民英雄纪念碑》小全张”既呼应了试题情境中的“缅怀先烈”的活动主题,也体现出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圆明园和人民英雄纪念碑是学生的爱国主义实践活动基地,以此为情境依托,体现语文学科的育人目标,符合学生的学习实际。

  这些活动情境以及内容的设计与学生社会大课堂的实践活动贴近,同时也将对语文学科多个考点的考查融入其中。景点介绍、历史介绍、观看书信、欣赏邮票等实践活动内容的设计,考查了学生对字音、笔顺、字形等语文学科基础知识的掌握,阅读发言稿填入标点、结合发言稿修改语句、结合感想判断修辞等试题则考查了学生运用学科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试题采用对联、修辞、成语等灵活多样的考查形式,较为全面地考查了学生的语言表达及运用能力。试卷中继续考查笔顺和书法等小学要求掌握的内容,贯彻了把“学生九年义务教育语文学习的积累考出来”的指导思想。

  整个基础•运用版块考查了学生读准字音、认清字形、掌握笔顺、了解并识记文学常识和文化常识等应知应会的语文学科的基础知识,也设置了许多体现学生的语文学习过程,灵活多样的考查语言表达试题,这些试题即达成了对学生基础知识、基本能力的考查,也体现了对提升学生语文学科核心素养的关注。

  点评专家:

  北京教育学院丰台分院

  高级教师 富霄菱

  2、古诗文阅读

  古诗文阅读是今年中考的新板块。分为:默写、古诗词阅读和文言文阅读三部分。

  古诗文默写考查的是语文学科的基础。课内古诗文默写,考查了古代民歌和古文;课外古诗文默写(在古诗词阅读部分),考查了古诗,每句诗中允许有一个不会写的字用拼音替代。课内强调落实,课外强调拓展。

  古诗词阅读作为独立板块第一次进入试卷,重点考查学生对古诗内容的理解。本次考试选取的是学生课内学过的《次北固山下》,让学生观察所给的两幅图画,说明哪一幅能够表现诗句所描绘的景象,考查方式灵活。

  文言文阅读的考查,将课内的《出师表》与课外的《魏征传》(节选)、岳飞的《五岳祠盟记》(节选)进行比较阅读,让学生从中体会“为国尽忠”的传统美德在不同人物身上的具体表现。

  对于文言文中词语的解释,今年是将文言词语和现在还在使用的成语进行比较,引导学生不仅关注文言和现代汉语之间的区别,更要关注二者之间的联系。理解了二者之间的联系,才会更好地理解它们的区别,从而对文言和现代汉语都能有更深刻的认识。

  对翻译句子的考查,第一次没有让学生背诵译文,而是让学生根据上下文理解文句。这是对今后文言文阅读教学的正确导向,学生学习的是文言文,不是翻译出来的译文。这更符合《课程标准》中“阅读浅易文言文,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的要求。过去考查文言文是把文字翻译和文章理解分做两道题。今年把对文字的理解和对文章内容的理解结合起来,使学生明白语言的内容和形式是不可分割的,这样更符合语文的特点。

  点评专家:

  北京教育学院宣武分院

  高级教师 吴东

  3、现代文阅读

  2018年北京中考试题,语文学科现代文阅读板块的选材和命题,体现了 “育人”“能力”“文化”的基本指导思想。

  从现代文阅读选材角度分析,多文本阅读关注了北京馆藏文化,故宫、国博、科技馆等素材进入了学生的阅读视野,选材贴近学生的生活、学生的体验,引导学生把学校组织的社会实践活动、语文学习和北京馆藏文化有机结合起来,考查的是学生所知所能,让学生在考场上浮现自己日常的学科学习和实践生活。

  记叙文阅读板块选用了刘成章的散文《信天游》,发挥了中华优秀民间艺术在陶冶和熏陶学生情感方面的作用,使学生考场上近距离熟悉“信天游”这一优秀传统文化的同时,也会对语文课堂中的安塞腰鼓、吆喝、胡同文化等产生相关联想,真切感受优秀传统文化的魅力。

  议论文阅读围绕“读书”立论,对学生读书能力的提升提供了方法、路径并引领学生体悟。

  现代文阅读的选材紧紧围绕立德树人、传承文化的需要,体现出了时代感、人文性和适读性,使之成为北京考生初中课程的“最后一课”,也为实现整张试卷“立德树人”的命题立意提供了有效保障。

  从现代文阅读命题角度分析,体现着以学生为本,尊重考生阅读过程的真实体验,这在记叙文阅读题的先后顺序和难易度设置上尤其有体现。

  总之,现代文阅读的选材和命题考查关注到对学生成长过程进行积极引导,文化立意,关注语言实践能力考查,稳而灵活,以情境化和任务驱动方式考查学生的思维品质、阅读体验和规范表达。

  点评专家:

  东北师范大学附属中学朝阳学校

  高级教师 张钧

  4、作文

  2018中考作文命题继续坚持立德树人的导向,体现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育人方面的引领作用。引导学生把自己的成长与祖国的文化、历史、时代结合起来,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通过这样的题目,展现考生独特的情感体验和个性追求,同时也比较容易转化为学生的情感认同和行为习惯。

  作文题目一,启发学生从“一处古迹”或“一件文物”中产生对中华优秀历史文化的敬意,进而启迪学生传承优秀文化、承担历史责任的使命感。此题紧紧围绕学生的语文学科实践活动、社会大课堂的参与和日常的学校学习,属于生活化的命题,贴近学生生活实际,给学生提供了想象和思考的空间。写作内容既有限制又有较大的自由,学生可发挥的空间较为广阔。

  题目一引导学生关注历史,关注中国优秀传统文化,让学生有话可说,有内容可写,并真正表达有个性的见解和感悟。这一个题目引导考生还原所参加的社会实践的过程,在“真实”的场景中表达自己的切实感受。这就提示一线教学的老师们要把学生的写作与学生的生活紧密联系起来,使学生的写作真正做到我手写我心,真正表达真情实感。

  作文题目二属于想象作文。“请你用上‘伙伴’ ‘困境’‘成长’三个词语,以‘在幽深的峡谷里’为开头,发挥想象,写一篇故事。题目自拟。”这一题目看似简单,但考查了学生的思维能力,增加了思维方法和思想深度的考查和区分,让平时关注生活、积极思考、深入探究的学生能够脱颖而出。

  这一题目设置了一定的情境,为考生大胆创新展开想象提供了条件或可能,引导学生展开想象,展现自己个性化的创意,完成写作。此题考查考生讲故事的能力,重点落位在成长的主题上,包括团队的成长,也包括团队中个人的成长。

  题目二重在考查学生思维品质,既注重考查学生的思维过程,又注重考查学生的创新思维。引导学生有自己独特的思考角度,能形成自己独特的思考结果。

  两道作文题对日常写作训练的导向清晰明确,一线教学要特别关注学生的日常生活,关注社会实践活动,关注传统文化的落实。平时的作文训练要更贴近学生的实际生活,让学生感受生活,探寻生活,表达生活;关注学生联想、想象能力的保护和训练;关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蕴含的思想观念、人文精神、道德规范的深入挖掘,结合时代要求继承创新让中华文化展现出永久魅力和时代风采。

  点评专家:

  门头沟区教师进修学校

  高级教师 杜甫权

相关热词搜索:北京 中考语文 专家 解析
相关评论
联系我们 | 版权声明 | 我要链接 | 教育之声简介 | 法律顾问 | 广告服务 |
Copyright © 2000-2012 cedcm.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投稿邮箱:edu@cedcm.com.cn | 京ICP备12037710号-1 | 总机: 010-88687877 | 传真: 010-88682677
本网站所刊登的教育之声网各种新闻、信息和各种专题专栏资料,均为教育之声网版权所有,未经协议授权,禁止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