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欢迎访问教育之声网
重要声明:
“教育之声网”推送文章除实在无法确认,我们均会注明作者及来源。部分文章或图片推送时未能与原作者取得联系,若涉及版权问题,烦请原作者联系我们,将会在36小时内删除处理,特别感谢,也特别欢迎您的投稿。
滚动新闻:
首页 > 校长之声 > 正文
十一学校一分校校长刘艳萍:做老师要厚道
2015-11-16 16:04:55   来源:教育圆桌   

  【教育之声网11月16日消息】“做老师要厚道。老师的厚道,可能会改变一个孩子对人与世界的看法。”十一学校一分校校长刘艳萍今天做客教育圆桌,和大家分享她在一所新的合并校里的校长成长体会和育人感悟。

  十一学校一分校成立于2014年3月,由海淀区原薄弱校206中学和群英小学合并而成,合并后由十一学校接管,刘艳萍任执行校长。学校合并短短一年时间,从硬件到软件,从课程建设到师生精神风貌,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从学校的厕所门和手纸说起

  特有意思的一件事情,我刚到学校的时候发现,这小学厕所都没有门,一上厕所可以相互打招呼,厕所也没有安手纸。我就问总务处,“为啥厕所不安门?也没放手纸?老师学生用起来多不方便”。

  “哎呀不能安!那门一安上,第二天全掉了。孩子们把厕所门当玩具,在上面打悠悠。我说那厕所纸呢?“更别提了,你一安上,一天都会拽没的。孩子们把纸拽下来,沾上水往天花板上弹,当‘纸弹’玩,弹得满天花板都是。这手纸是个祸害!”

  我说,“我明白了,咱们同时做两件事,你们用一周时间把所有厕所门安上,所有手纸配上,我用一周时间给每个班配100本图书,把1到8年级的乐高课全开起来。”(阅读提示:十一学校一分校是九年一贯制学校,所以有1-9年级的叫法)。

  这是我刚来学校第一个月做的事情。结果怎么样呢?厕所新安上的门一个都没掉,天花板上前一两天还有小纸球弹上去,后来也没了。为什么?干部们通过这件事很快明白了一个事实:当学校没有比玩厕所门和弹卫生纸更好玩的课程时,孩子只能和厕所门、卫生纸较劲。一旦你有丰富的课程可以参与,谁还玩这东西啊。

  一个讨厌所有老师的学生

  我们初二有个男生,初一期末考时成绩进步了一大截,但这个孩子原本学习是极其困难的。他是十一学校一分校成立后,从周边小学派位进来的第一届初中生,这孩子进来时抵抗一切作业,说自己讨厌学习,讨厌所有的老师。

  这孩子在小学的时候,被判定为一个屡教不改的孩子,所有老师和他谈话时都在训他、批评他,拿他和别人比较,希望在比较中让他奋发图强。但其实越比,他就越自暴自弃。

  他去年年底时在一篇作文里这么写:“我是一个不讨人喜欢的孩子,我憎恨学校的一切东西,我讨厌所有的老师,讨厌一切和学习有关的事情,尤其讨厌写作业。但是到了这所学校后,我慢慢变了。因为我实在觉得,自己不变的话,对不起老师。尤其是在我表现得那么不招人喜欢,我不交作业,我顶嘴,我对一切漠不关心,对一切麻木时,但老师对我依然不离不弃,每天帮助我。尤其是当我的英语老师徐宁上完一天课,嗓子已经沙哑了,还和我说‘你今天英语有个地方还是没弄明白,我再给你讲讲,你今天有时间嘛?’我被他感动到了,我觉得是老师的厚道,让我觉得这个学校还有很多可爱的地方,老师也是可爱的,学习也不那么讨厌了……”

  他当时用的“厚道”这个词,太震撼我了。说明什么?说明以前老师在他眼里的形象是刻薄的。那什么是“厚道”?就是“我再怎么差再怎么弱,你还能宽容我善待我,那你很厚道”。

  教育是一种等待。如果我们很急,对学生好了几天,发现他依然那样,依然不买账,我们可能就忍不住了,会训他,会抱怨。这样的好,是装不了几天的。但如果一个老师厚道,学生再怎么样,他都能接得住,慢慢就会感动他。

  小孩子的眼睛可亮了,谁真对他好假他对好,他明白着呢。老师的厚道,可能会改变一个孩子对人、对世界的看法,这个不容忽视。因为对于孩子来说,他对外界的感受,受成人的影响很大,其中就包括朝夕相处的老师。

  如果学习是为了应对检查,简直比慢性自杀还可怕

  刚来学校第二周,有一次转教学楼,发现有一个班的学生都在抄作文,1000来字的作文,从这个本抄到那个本上,1000来字的作文。我就问学生为啥要再抄一遍,他说老师让抄的。我后来就问那老师原因,老师说学校要检查必须要誊写一遍。那孩子原来的作文已经写得非常非常工整了,那已经是抄过一遍了,已经是很干净的页面了,这么干净,还要再写得更整齐更干净,原因是每个班每学期要拿出十本最漂亮的作业,学校要检查,给各班评分。

  如果学习是为了检查,这对孩子来说,简直比慢性自杀还可怕。学习变成一件多么枯燥和无谓的事情。老师又会被什么样的价值观引导?就是我一个班只要有十份作业漂亮就交差了,评比就能得高分了。

  抄作文看似小事,却让教育走向极端!这种机械、反复的、毫无意义的重复事情,就为了应对检查,为了获得一个好评,这对孩子有什么意义?这能让他们对学习产生什么热情?

  这样的极端,很多时候不是老师的问题,和评价机制是有关系的。你把一个好老师放在坏机制里,好老师也会变坏。为啥抄作文,因为上面要检查,老师为了得到好评,逼着他只能这么干。

  可能有人会觉得,这样的检查,可以看到老师是否认真教育孩子,但其实你想做这种检查,根本不需要这样的机制。你多问问孩子的感受就知道老师平时怎么做了,何必靠这种行政命令的检查。要让老师焕发教育的激情,这种做法怎么能焕发得起来!

  从来不向老师刻意强调“师德”和“奉献”

  有校长问,“你们学校老师现在状态这么好,给我出点招呗,我们老师让干啥不干啥,多做一点事就要加班费,你们怎么让老师这么愿意做事情?”

  我想了下,学校好像真没有通过什么大会去强调师德,强调奉献的。我们就是两校一合并,就开始研究什么样的课程更适合孩子,我们的孩子怎样才能获得更好的发展。每天就是在研究这些东西,从宏观到微观,从架构到课程实施,到最后的评价。

  每天在聚焦这些事情,老师们都自然而然地卷了进来,其实是在重新唤醒大家的教育激情,唤醒他们对教育的信心。他们觉得,只要做了,就可以改变。学校鼓励大家八仙过海,各显神通,没有给老师们划定任何“必须这样”或“必须那样”,我们只有原则达成共识,但操作层面允许个性创造。

  因为必须明白的一点是,老师不应该是知识的劳动者和搬运工,而是专业的创造者,在自己的领域形成一些独特的研究和创造,那他才能不断有激情,研究自己的每一堂课,突破自己的每一道瓶颈。一个专业的创造者,他永远不会倦怠。但知识的劳动者,很快就会倦怠,因为没有价值感。
 

            
            

  刘艳萍校长和十一学校一分校的老师们

  我们有个老师,合并校前主要是管复印机的,给孩子和老师复印材料,他那会儿整天拉着脸,不开心。但是现在让他回归自己最擅长的摄影专业,我们有一间专业摄影教室就是他自己设计出来的,学校给他配备了想要的专业设备,他开设了一个摄影模块课,同时学校还任命他作为“师生博物馆”的馆长,记录下每一个师生的笑脸,每一个活动的精彩瞬间。

  他现在每天干自己喜欢的事,当然开心了,不计酬劳,也不辞辛苦的。去年年底,他腰椎间盘突出,医生建议他休息两个月,我准他假。但他是硬被老婆摁着,才休息了两周,因为他说他舍不得别人去动他的教室,让别人代课他不放心。

  一个真正的好老师对于学生的成长不会含糊

  一个学校很重要的是,要定准核心工作是什么,如果这个点定错了,那所有都会是错的。我们学校定的核心点是:学生的成长,别无其他。如果你不围绕这个点去转,你就是瞎转、白忙,无意义、无价值。

  而当一切聚焦于孩子成长的时,老师累,也不会抱怨。做老师的,这一点很伟大,无论是一个学术水平高的老师,还只是经验型、学历并不高的老师,但是他们在学生这一点上,都是不含糊的。他们一旦被唤醒了最核心的这一点,就是在为学生成长的事情付出,他们都会不打折扣去做。只要聚集孩子,老师一定愿意干。

  为什么说老师会出现职业倦怠感?因为他觉得自己在做周而复始的无意义的事情,那他肯定会倦怠。但如果一个老师的精力和付出,都是用于学生成长的,那就不一样了。哪怕有时候他是被动的,那也会觉得不一样,因为这些事情聚焦孩子,这一点他无话可说。

  教育塑造不了伟大和天赋

  我们老师现在特别喜欢说的一句话是,我感觉孩子们的眼睛变亮了。“亮了”,我觉得这个词好有神韵阿,只有当一个孩子对周围的事物不断有新奇感和赞叹感的时候,他的眼睛才会是亮的。我希望孩子们的眼睛永远是亮的。

  老师们和我说的一个最大感受是,孩子们更自信了。以前来点客人,孩子们可拘谨了,都往后退,现在抢着说“给我照张相吧”,自己在那摆造型、和你聊天,还主动带你去参观学校,因为他们不但自信,还自豪了,他觉得这学校是他的,有这么多丰富的东西,他为自己学校感到骄傲。

  我们也觉得做这么多新的课程,确实给孩子打开一扇又一扇窗,原来他们只能看到一平方米以内,但现在眼光可以投射到全世界,这是课程带来的,我们把ipad、3D打印、汽车模型设计、陶艺制作等等,都带给学生。对孩子们来说,不管家境条件怎么样,原来底子多么薄弱,当你帮他把眼光投射到更广阔的世界时,他们接受起来非常快。

  有个四年级的小男孩,在合并校之前,他几乎没接触过电脑,家里也没有,计算机课也没上过几次,新课程开设后他选了机器人课,他在上第三次课的时候,就可以用电脑来编程了。为什么会这样?我想,他原来可能就有这样的天赋深藏于身,但如果没有被发现,可能过去也就过去了,但机器人课把他的天赋唤醒了。这也让我们很振奋,原来课程真的可以改变孩子的世界。

  这个孩子后来还加入计算机社团,他痴迷到在机器人教室玩到晚上六七点,家长多少次在外面催,他也不走。搞教育的人都比较认可一点,其实伟大也好,天赋也好,本来就在那里,存在在你的身体里,教育只是把它给引导出来,而不是帮你塑造好放进去。

  学校要有“法”校长才能活得快乐

  我特别好的朋友最近见我时说,“还以为你去一所合并的新学校,用不了几个月就会满头白发,变成一个‘白发魔女’,一年来一定是披荆斩棘,恨不得吐血来做这样一所学校,但怎么看起来这么轻松?这么快乐呢?”

  我还真是一根白发没长。我想,这样的快乐,可能是源于简单和纯粹。但是,简单不等于幼稚。要让一所学校快速地建立起自己的一套管理规则,所有人奉行不悖。首先,校长要以身作则,自己不去违背。

  比如教师评职称的问题,你得先制定出相关的方案和文件,在教代会投票通过后,那它就是学校最高的“法”,这个“法”谁都不准干涉,哪怕出现一点歧义,那也必须由职称评定委员会集体商议,共同来研究解决的策略,而不是回到“找校长”这样的老路上。

  如果校长接手解决了,后面就会出现一堆排队来找校长的老师,找你诉求的,找你哭的、找你闹的。现在有“法”了,你没法找校长诉求了,你只能看文件,看自己够不够申报资格。如果自己不够,只能对着文件,想想自己怎么努力了。这样,校长在整个评职称的过程中,就变得非常轻松。我们一个负责人力资源的老师和我说,整个职评过程太完美了!没有人吵,没有人闹,都按照规则进行。

  其实最难的一步是制定学校的“法”,我们教代会一开就两个月,都在征求大家意见,不断反复地修改方案和文件,最后大家全票审议通过。这说明什么?说明大家该说的话都说了,全部的矛盾、分歧,基本也都排除了,最后形成人人必须遵守的学校的“法”。

  当校长不被这些复杂的事缠身时,你就会变得很纯粹,你就可以把大量时间花在研究教育、教学、老师的发展、孩子的发展上,这样的状态肯定就会很好。

  “孩子会觉得扳着脸的你很可笑”

  我们学校很喜欢搞节日活动,比如泼水节、狂欢节等等,做活动表面看起来单纯就是快乐啊热闹啊,但它背后一定是我们的教育目标,一个就是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因为很放松,没有作业,没有评价。我们每次泼水节结束后,师生关系都有一些新的变化。孩子会觉得,老师也可以被泼水,一起玩闹,但这又不破坏对老师的尊重。

  操场上和学生们合影

  在今天,老师已经不是知识权威的代言人时,你不可能靠板着脸来树立权威,你想吓唬吓唬孩子,孩子小一些时吓得住,大了他反而会觉得你很可笑。因为你一张嘴,他就知道你又要说什么了。所以老师还是要靠自己的学识、魅力,以及对孩子的爱和包容,才能赢得学生的尊重。

  我们学校没有心理老师

  我们学校没有设置专门的心理老师,专门等着孩子找上门来解决心理问题。但学校每一个老师又都是心理老师。我们总指望着专门的心理老师可以给孩子们解决心理问题,但最了解的孩子是谁?还是他的班主任和任课老师,最了解孩子的人不去解决他的情感、思想上、学习上的问题,推给一个陌生的心理老师去解决,真的一定有效嘛?当然,一旦出现我们老师也无法解决的心理问题时,学校的家校中心会帮助家长、孩子获得校外专业人士的帮助。

  孩子任何问题的解决,都要建立在良好的信任关系的基础上,没有信任是不能解决问题的。所以我们要求每个老师都要多看儿童心理学书籍,当孩子在学校出现任何困难、困惑,甚至亲子、同学关系出现问题时,你都可以为他提供一定的帮助。

  教育是一种陪伴。为什么我们做那么多有意思、有感觉的学科教室,把每间教室弄得越来越舒服,老师都不愿出来了,就是想让老师多呆在教室里陪伴学生,只要你在教室里,和孩子必然就有交流,就有情感的产生。任何关系的建立,必须有情感的投入,包括信任关系。当孩子有了倾诉的对象之后,这个老师就是温暖而安全的,教育自然就会产生效果。老师一上完课就走了,出了问题你就来训他,你怎么可能帮他解决真正的问题呢?

  我自己的学生观变化很大

  2001年我研究生毕业去了十一学校,这十四年来,我自己的变化也很大。最大的变化可能是,我越来越清楚自己要过什么样的教育生活,越来越清楚自己想要什么。

  以前比如搞一个教育活动,我会认为请来比较高端的领导,场面比较隆重一点,孩子在活动里都按流程很顺利地运转,那这就是个成功的活动。但我现在会觉得,这简直是个太可怕的事情了。

  因为以前见到的很多都是这样的,总有一些约定俗成、习以为常的东西。但是现在再去看,它确实远离了教育的本质。现在做学生活动,我要看到主席台上放着一排桌签,心里就会默默想,学生们好惨喔,因为他们必须在下面规规矩矩地坐好几小时。

  这是我学生观的变化,在教育当中,孩子的位置到底在哪里?我现在觉得一个成功的活动是,孩子真正参与到每个环节里,他们在每个环节里都有自我存在感,能够真正沉浸其中,这样就OK了。虽然活动表面看着乱一点,但他们内心必须是有反应的,这个活动在他们内心会留有痕迹和影响,这就足够了。

  我们老师确实很累,也很辛苦,哪有轻轻松松就把教育做明白的。一分校的老师很善良,也很单纯、可爱,大家现在很快乐是因为,当每个人都聚焦自己真正喜欢的事情时,辛苦也会是快乐的。

  以前有人说,十一学校和李希贵校长是梦想的“经销商”,我也希望把梦想和希望传播给每一个老师,然后每一个老师也是造梦者,他们把希望和梦想传递给孩子。

相关热词搜索:分校 校长 老师
相关评论
联系我们 | 版权声明 | 我要链接 | 教育之声简介 | 法律顾问 | 广告服务 |
Copyright © 2000-2012 cedcm.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投稿邮箱:edu@cedcm.com.cn | 京ICP备12037710号-1 | 总机: 010-88687877 | 传真: 010-88682677
本网站所刊登的教育之声网各种新闻、信息和各种专题专栏资料,均为教育之声网版权所有,未经协议授权,禁止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