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欢迎访问教育之声网
重要声明:
“教育之声网”推送文章除实在无法确认,我们均会注明作者及来源。部分文章或图片推送时未能与原作者取得联系,若涉及版权问题,烦请原作者联系我们,将会在36小时内删除处理,特别感谢,也特别欢迎您的投稿。
滚动新闻:
首页 > 校长之声 > 正文
北师大二附中校长曹保义 要上课不要开会
2015-08-19 09:16:44   来源:学通社   

  【教育之声网8月19日消息】1978年曹保义从北师大生物系毕业,来到街对面的师大二附教书。于是,从那天开始,他几乎创造了一个纪录,从第一天踏上讲台,在校园的这35年时间里,他基本上没有离开过一线教学。
 


 

  不光上课,他还自己批改作业,参与教研组集体备课、出卷、阅卷,甚至是集体答疑,他笑称自己是“全活儿”。

  北师大旗下有不少附属中学,师大二附中应该是离师大校园最近的一所附中。自然,近水楼台的先天优势让师大二附中在骨子里留下深深的师大烙印。可以说,二附中是依靠师大的“根”的滋养繁茂生长起来的。

  作为北京一所一流的老牌名校,这些年师大二附中发展地稳健而富有活力,内敛规矩的风格背后,涌动着改革实验的激情和魄力。二附中学生的“自主精神”和“人文素养”给人印象深刻;近年来的北京高考状元榜单上,你能不时看到这所学校学生的身影

  再过两三年,曹保义校长到二附中工作的年头快有40年了。这么多年的朝夕相处,曹校长对二附中的感情不是一般地深。曹校长为人平和,温文尔雅,“曹氏微笑”和“曹氏幽默”都是他的标识;平日很低调,比起外出应酬,他似乎更迷恋三尺讲台,更愿意和孩子们待在一块儿。

  曹保义真不像个校长。从那间三位校长共用的大办公室里走出的他,怎么看都像个普通老教师,笑呵呵的,一点校长的派头都没有。而现在,身为北京师范大学第二附属中学校长的他,依然每周还要给高二一个班上四节生物课,和生物组老师一起备课,阅卷、评卷。

  他“特好说话”,他最爱上课,不爱开会,这些似乎都跟校长的形象有那么点距离,显得“怪怪”的。但在师大二附中师生们的眼里,再也没有比他更像校长的校长了。
 

  一间办公室、三个校长

  当了十年的校长,曹保义从来没有一间自己单独的办公室。

  师大二附博学楼六层的校长室,是曹保义和其他两个副校长共同办公的空间。办公室的布置很简单,三位学校最高的领导,一人一张办公桌,另有一张茶几、一圈沙发用来会客。

  学校当然不是没有条件给校长安排一间宽敞的单间。但在曹保义看来,那是没有必要的事情,“教育又不是做情报工作,我什么事都愿意公开。再说,我没有觉得有什么不方便之处。要知道,从上任林校长我们就是这样,差不多20年了,我也很习惯了。”

  于是,在师大二附就有了这样的办公场景:学生或者老师来反映问题,听完之后,曹保义抬起头,喊一声分管副校的名字,您听到问题了吗?那就抓紧解决了吧。曹保义不知有多喜欢这样的办公方式,“这样效率多高啊!问题直接责任到人,你不用打电话把这个负责人那个负责人叫到办公室,再给他复述一遍问题。其实有时候,我挺喜欢偷点懒的。”

  曹保义嘴里的“偷点懒”颇有点曹氏幽默。而师大二附教职工也早都熟谙曹氏幽默的真谛。别看曹校长很多时候特不像个“校长”,太好说话,似乎只要天塌不下来,大家干什么他都能“容忍”。

  但是,在这个“几乎没有什么等级观念”的学校传统里,共用办公室这都是些细枝末节,曹保义的心里更看重的是“人”——他的学生,他的老师。

  少走的那几步路,少爬的那几层楼,日积月累,更靠近的,是人心。
 

  这个“全活儿”校长还在教生物课

  1978年曹保义从北师大生物系毕业,来到街对面的师大二附教书。于是,从那天开始,他几乎创造了一个纪录,从第一天踏上讲台,在校园的这35年时间里,他基本上没有离开过一线教学。

  如今,身为校长,他也为高二(二)班(理科实验班)一周上四节生物课。去年,他甚至带了高三一个毕业班。不光上课,他还自己批改作业,参与教研组集体备课、出卷、阅卷,甚至是集体答疑,他笑称自己是“全活儿”。

  当然,在生物这个领域里,他的学问做得相当出色:论文获奖,特级教师,北京市学科带头人,写过许多教材。他的生物课更受学生欢迎。“他当年上课的时候总是一脸愉悦,看了就让人舒服。我想他得是真心热爱生物,喜欢教书。我们班当时挺闹的,他也不太管。他觉得我们只要能对课上他讲的内容感兴趣,够投入,思维够发散就行。”一个曹保义教过的理科生这样说。

  那是不是做老师做的这么陶醉,让曹保义舍不得离开那三尺讲台呢?

  曹保义觉得问题也不是这么简单,“首先,我总是觉得,不能离学生太远,这样就能避免很多‘想当然’的决定。”当然,这中间也有客观原因。高中普遍扩招,学校老师的人手总有些紧张。即便是现在,师大二附的生物组也只有六个老师,平均一个人要带三四个班。“我感觉目前学校教学上是需要我的,那我就肯定要上,也帮老师们减轻一点压力。”曹保义谦虚地说。

  实际上,在北京市众多名校中,校长依然在一线教学的寥寥无几。

  对几十年来一直在上的课,他有信心。结束一天的工作,曹保义也像每个敬业的老师一样,踏实备课。备课时间是在晚上九点到十二点。他备课讲究常备常新。“三十年之前的例子今天再拿来用,同学都看不懂,也不理解。我教的学生从70后、80后到现在的00后,每一代人都有自己的时代特点。上课内容和方式就要随之改变。”

  现在的学生涉猎广,却疏于钻研。反映在课堂上,曹保义可能要花更大力气去抓住学生的注意力,培养长久专一的兴趣。为此他课下读了许多专业书籍,了解生物领域的前沿发现。

  曹保义对此看得很辩证,每代孩子都有自己的优势和劣势,而每个孩子又都是不一样的,更让他坚持认为教育要注重孩子的差异性,要提供个性化的学习空间和解决思路。
 

  要上课不要开会

  曹保义上生物课去了,书记上化学课去了,副校长上物理课去了,教学主任上数学课去了……师大二附的绝大多数行政干部都在一线坚持上课。

  “他们去上课,可能受我的影响多一些。”曹保义坦言。

  所以,师大二附又出现了怪现象——会少。

  这很好理解,领导都忙着上课,哪有时间开会呢!再加上,曹保义本人也不爱开会,不光不喜欢组织开会,更不喜欢让自己埋到会场里。去年一年下来,曹保义因为事务工作耽误的课,也总共没几节。“也有人在一些事情上埋怨我,‘就你的课最重要’,我就笑笑说,这是当然的啦。”

  会少,曹保义还归功于师大二附这么多年的好传统——人文、自主。
 

 
 

  他觉得自己能这么“轻松慵懒”地当好校长,全赖学校管理已然成熟,日常管理渐成习惯,师生都能自主自觉,“平时没什么好开会的。老师都知道自己该干什么。而且平常大家都在一起,有什么问题你还发现不了啊?这样一来,学校管理工作就免去了很多说教的色彩,行政色彩也很淡。”

  于是,师大二附每周唯一的一次周五办公会常常变成了“群英会”、“神仙会”。“每个副校长、每个主任都是教学能手,说起来个个头头是道,很有共同语言。有时候,碰到一些具体事情,涉及到哪些同学,大家都能叫出名字,说出个大概,这样事情就好办了。”

  对这些“潜伏”在教师群体里的上课干部们,老师们真的能对待自如吗?会不会紧张?

  曹保义回答得一如既往地轻松,用他的话,那叫“朴素的体会”。“就像上课,刚开始去,学生觉得我是校长,拘谨些,可时间久了,谁把你当校长啊。老师也一样,如果干部们偶尔去教研组一次两次,他们当然紧张,但是当你天天和他们在一起,大家就没那种感觉了,也没压力了。”
 

  上课让我有强烈的改革的冲动

  “从1978年我到师大二附,只有2003年一年我没教课。”做了手术只能给自己“放假一年”的曹保义承认不上课的这一年“真轻松了”。但是,很快,他又回到了讲台上。为什么?最大的原因,他说是上课让他改革的欲望很强烈。

  “在实际教学中,你会发现应该给学生改进什么,取消什么,增加什么,这种冲动很强烈。如果你不在一线教学,作为推进改革的领导,可能认识不会这么深刻,更不一定会下决心去真正地做。”

  曹保义强烈的改革欲望给师大二附带来了“项目式学习实验班”。那是他带研究性学习课程时发现问题,又创造性地解决的结果。那时他发现:“理科实验班的学生有很强的逻辑能力,擅长思辨。他们会和我讨论‘进化’、‘起源’这种深奥的话题,但实际去做实验、做课题,他们可能做的质量不如普通班的学生。”

  曹保义想找个办法,打破当时单一的线性课程教授方式,让考试成绩不那么突出,但在其他领域有天分的学生,能够得到充分展现和成长的空间。于是,“项目式学习实验班”让普通班的学生有了平台能发展自己的特长。

  曹保义想得很实在,“百分之九十九的学生都不是天才,做不到全长,那我们就应该培养他,放在当下的环境里,甚至说是允许他,拥有一个自己的专长。”他有个遗憾,由于目前的资源限制,还做不到为每个学生量身打造一种培养方式,但至少他在努力,让师大二附提供更多的特色课程、实验班,给有专长兴趣的那一类学生提供更为贴近他们需求的教育。

  他降低了师大二附文科实验班的录取线,让它低于统招线,这样一来,一些文科特长生得以跻身师大二附,而实践证明,这些孩子从师大二附走出时,基本上又迈进了清华、北大、人大等名校。

  “教育可能永远没有最好”,曹保义自己也承认。但他和师大二附老师们正在做的事,正是将学生从整齐划一却面目模糊的群体,还原为鲜活独立的个人。他希望学校环境轻松,鼓励学生活跃,要“散”,甚至“散的要够”,“爱疯就疯”,敢想敢说敢做,不要谨小慎微。正如他自己,“我就是一个随性的人”。

相关热词搜索:北师大 校长 曹保义
相关评论
联系我们 | 版权声明 | 我要链接 | 教育之声简介 | 法律顾问 | 广告服务 |
Copyright © 2000-2012 cedcm.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投稿邮箱:edu@cedcm.com.cn | 京ICP备12037710号-1 | 总机: 010-88687877 | 传真: 010-88682677
本网站所刊登的教育之声网各种新闻、信息和各种专题专栏资料,均为教育之声网版权所有,未经协议授权,禁止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