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欢迎访问教育之声网
重要声明:
“教育之声网”推送文章除实在无法确认,我们均会注明作者及来源。部分文章或图片推送时未能与原作者取得联系,若涉及版权问题,烦请原作者联系我们,将会在36小时内删除处理,特别感谢,也特别欢迎您的投稿。
滚动新闻:
北京171中学张晓天:读陈爱玉女士之《教育应让每个孩子都发光》有感
2014-08-18 15:18:09   来源:教育之声网   

  文前絮语

  2014年6月底的一天,高考分数刚刚公布。

  我坐在家中随手翻阅报纸,各大报纸大多都刊登有关于某某高考状元和某某学校高考成绩的报道。我浏览着报纸,眼睛定格于171中学:连续四年一本率突破99%,600分以上学生超过75%,平均分……

  并非是刻意关注171中学,而是,在不久前的一天,也是在随手翻阅报刊时,看到了刊登在《人民日报》的一篇文章,题目是“教育应让每个孩子都发光”。文章的作者正是北京市171中学的校长陈爱玉女士。当时只是认同作者阐述的观点。现在,在佳绩面前,我不仅被文章所阐述的观点所吸引,更被陈校长的睿智与独到所折服。

  再读佳文

  作为一个读书阅报迷,我读过不少文章,其中不乏教育论述,也不乏名家之作,但读起来总有一种感觉:理论性强,道理生涩,枯燥乏味,形同嚼蜡,必须耐着性子才能读完。而读陈爱玉校长的文章则不然,文章的铺排,要么是通过学校的教育实践或是同窗相残的案例故事把教育理论浅显化,深入而浅出;要么是将自己的亲身经历和工作实践进行了总结提炼,例如文中的一个小案例:有次会议上,一位领导同志念出两份名单。第一份名单中有傅以渐、王式丹、林召棠等名字,现场一阵沉默。第二份则是洪秀全、顾炎武、蒲松龄等名字,现场回应显然热烈得多。其实,第一份“无人知晓”的名单是科举状元,而第二份“家喻户晓”的是落第秀才。作者希望案例告诉我们,如果在科举“正途”之外,没有多元化的发展通道,中国文化势必会落寞很多。提出这个案例,为的是说明学校教育不仅要为拔尖学生成长设计“精英路线”,而且要为广大普通资质的孩子提供再造机会,实现“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教育伦理。坐则阐述的道理明确又精辟,读来浅显易懂。当我再次拿出收藏的陈校长的旧文再次阅读时,心与文产生了新的共鸣。

相关热词搜索:女士 孩子
相关评论
联系我们 | 版权声明 | 我要链接 | 教育之声简介 | 法律顾问 | 广告服务 |
Copyright © 2000-2012 cedcm.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投稿邮箱:edu@cedcm.com.cn | 京ICP备12037710号-1 | 总机: 010-88687877 | 传真: 010-88682677
本网站所刊登的教育之声网各种新闻、信息和各种专题专栏资料,均为教育之声网版权所有,未经协议授权,禁止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