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欢迎访问教育之声网
重要声明:
“教育之声网”推送文章除实在无法确认,我们均会注明作者及来源。部分文章或图片推送时未能与原作者取得联系,若涉及版权问题,烦请原作者联系我们,将会在36小时内删除处理,特别感谢,也特别欢迎您的投稿。
滚动新闻:
首页 > 要闻 > 正文
委员朱永新:教育要寻找正确的“指挥棒”
2013-03-08 08:54:20   来源:教育之声网-光明日报   


十一届全国人大常委、民进中央专职副主席、中国教育学会副会长 朱永新

  【教育之声网 3月8日消息】寒假还没过完,北京家长刘晓就为了提高孩子的考试分数开始辗转于各大培训机构和书店之间四处奔波,只要对“提分”有益的,统统报、统统买。当然,代价也不小,还没一个月,就“扔”出去两万多元。“再贵也得花!上不了好高中,好大学、好工作就全都没指望。这学不就白上了!”说起考试,她有一肚子怨言,可又不得不为它费尽心思,“考考考,老师的法宝;分分分,学生的命根!”

  现实

  学校教育变考试

  生活中我们不难看到为数甚众的家长,一面抱怨孩子负担太重,一面又忙不迭地把孩子塞进各种辅导班,考拼各级证书,生怕漏了什么,贻误孩子终身。

  生活中我们不难看到为数甚众的家长,一面抱怨孩子负担太重,一面又忙不迭地把孩子塞进各种辅导班,考拼各级证书,生怕漏了什么,贻误孩子终身。但,这种焦虑的心态不能全怨家长。

  不信你看,教育在某种程度上甚至变成了考试:方法要考,能力要考,素质也要考。考“素质”,窄化为考“学科”;考“学科”,窄化为考“双基”。同时,提“素质”,异化为提“成绩”;提“成绩”,简化为提“分数”;提“分数,的确有“旁门”可走……在我看来,我们的考试和评价确实有不少问题:

  首先,学校教育应试化。在校园,优秀学生成了“考霸”的代名词,唯分数论的升学通道,逼仄又拥挤;与之对应的是,学生的道德水平与身体健康遭受了严重损害。素质教育的推进遭遇了“应试”重重围墙。其次,达标考试“选拔化”。基础教育阶段的校内考试都应属于学业水平达标检测,但受高考、中考的影响,初、高中的达标考试都按选拔性考试要求去命题、去评价,选拔意味浓厚。更可怕的是,选拔考试一考“定终身”的取向,毫无道理地提升了考试结果的重要性,也必然会增加考生的焦虑,有可能导致发挥失常,人才选拔无法实现理想的效果,从而使整个过程陷入了一种无法自拔的恶性循环之中。

  根源

  考试与评价不合理

  教育行政部门既当“运动员”,又当“裁判员”,其科学性自然打折扣

  考试与评价为什么出了这么多问题?

  我认为,表面上是我们考试与评价的观念落后,方法陈旧,本质上是由于考试与评价体制的不合理、考试与评价技术的严重落后造成的。

  长期以来,我国的教育评价主要来自教育行政部门系统内部,教育行政部门既当“运动员”,又当“裁判员”,其科学性自然打折扣;考试与评价技术,还停留在几十年前的水平上,与素质教育严重脱节,所以,教育评价“主体单一”“模式单一”“理论陈旧”“技术落后”“方法单一”“功能单一”“指标单一”等问题相当严重。

  建议

  发展“第三方”考试与评价体系

  教育评价最重要的意图不是为了证明,而是为了改进。

  我认为,可以借鉴国外教育评估的运作模式:政府主导监管、专业机构(社会第三方)设计实施。因为教育评价最重要的意图不是为了证明,而是为了改进。

  我开出的“药方”是,国家大力扶持和发展社会第三方教育考试与评价机构。这是一种专业学术机构,独立于政府和学校、或政府和招生单位之外。它承担的任务应该有:了解区域或国家教育现状,诊断教育突出问题;归因分析、跟进指导,为教育部门、学校科学决策提供数据支撑;建构各类区域或国家大规模教育考试标准与评价机制;制订并推进区域或国家中小学生学业评价绿色指标,包括学业水平指数、学习动机指数、学业负担指数、身心健康指数、师生关系指数、教师教学方法指数、校长课程领导力指数、学生家庭背景对学业影响指数和跨年度的教育进步指数;创新形成区域或国家高度一致的测评标准系统等,在操作层面上有效推进素质教育。

  数据链接

  北京大学教育经济研究所委托国家统计局实施的“中国城镇居民教育与就业情况调查”表明,我国小学阶段参加教育补习的学生比例达到73.8%,普通初中为65.6%。

  据《教育蓝皮书:中国教育发展报告(2012)》披露,中国教育培训行业市场需求大,预计2012年市场总值将达到9600亿元。

  北京大学在“教育时间投入”方面组织的调查中显示:2010年,北京、上海、广东三地在校学生平均每天用于学习的时间为12小时,其中北京的学生每天用于学习的时间最长,为12.7小时;上海学生其次,为12.4小时;广东省的学生平均每天学习时间最短,为11.4小时。课后学习时间,仍是北京学生以日均3.6小时夺冠,其中小学生花在课后学习的时间更是长达4.5小时。

相关热词搜索:名师风采 中国教育学会 朱永新 教育 委员
相关评论
联系我们 | 版权声明 | 我要链接 | 教育之声简介 | 法律顾问 | 广告服务 |
Copyright © 2000-2012 cedcm.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投稿邮箱:edu@cedcm.com.cn | 京ICP备12037710号-1 | 总机: 010-88687877 | 传真: 010-88682677
本网站所刊登的教育之声网各种新闻、信息和各种专题专栏资料,均为教育之声网版权所有,未经协议授权,禁止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