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欢迎访问教育之声网
重要声明:
“教育之声网”推送文章除实在无法确认,我们均会注明作者及来源。部分文章或图片推送时未能与原作者取得联系,若涉及版权问题,烦请原作者联系我们,将会在36小时内删除处理,特别感谢,也特别欢迎您的投稿。
滚动新闻:
北京语言大学当代中国研究所所长郑承军:评崔济哲先生的风语·夜话
2013-11-06 15:09:40   来源:教育之声网   

  风雨后的生活才有风语,梦想后的现实才有夜话。风雨难眠,世事难免,但我们仍需要岁月静好。

  毋须讳言,我们所处的时代有些浮躁,面对的人有些“伪装”(虚伪、“装”),大家都在冲突和焦虑中紧张地活着,不敢放松。丹尼尔·贝尔在其名作《资本主义文化矛盾》中说,“当代社会是‘不协调的复合体’,经济、政治和文化各自拥有所谓‘效率’、‘平等’、‘自我实现’三个相互矛盾的轴心原则,‘由此产生的机制断裂就形成了一百五十年西方社会的紧张冲突’”。市场经济背景下的当代中国似乎也不幸被言中。当下,片刻的宁静、午后的清茶、默默的发呆、慵懒的阅读都成为了“奢侈品”,人的紧张和焦虑可见一斑。一日,偶然获得济哲先生的一本《风语·夜话》,随手一翻,不禁让人停下匆匆的脚步,找片树荫,就着清茶,安静、放松下来。

  《风语·夜话》是一本美文洋溢、快意飘洒的散文集,济哲先生从听雪、谈风、观云、说事四个部分记录和描述了他眼中的一些人物和往事,充满了历史的厚重和现实的思考,值得一读。济哲先生秉承了散文“形散而神不散”的神韵,旁征博引、信手拈来,上下五千年、纵横九万里,远处的既有对甲骨文的探密,又有对青铜器的考证,还有对巫术的申辩;近处的既有对名片的解析,又有对划拳习俗的研究,更有对当下拼死吃河豚的“好那口”的剖析……洋洋洒洒、美仑美奂、潇洒快意。济哲,记者也,会讲故事,把那些人、那些事记录得活灵活现、晃动眼前。

  济哲的功力就是把那些人、那些事重新复活。马克思说:“人的本质不是单个人所固有的抽象物,在其现实性上,它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济哲笔下的人不是抽象的,而是鲜活、具体的,事都是人干的,因而事也栩栩如生。不光这样,济哲还把错综复杂的人际交往、社会关系描述得生动翔实、一清二楚,可见笔头功夫!

  读者在《风语·夜话》中安静放松、恬淡自如,但作者却在《风语夜话》中不可能悠哉游哉、心静如水。不经历风雨,就不可能有风雨的记忆;不经历失眠,就不可能有夜话的回味。书中充满了对历史烟云的沉思、对生活历练的感悟,无不透着沉重、厚实和感怀,与其说是在读散文,不如说是在浏览史书、品味当代,从古代到当下,从远方到眼前,从宫廷到市井,金戈铁马、后宫嫔妃、菩提禅宗、百姓乡党、知识青年、生产队长、工人师傅……无不跃然纸上,他们的喜怒哀乐、嬉笑怒骂、愉悦悲伤,都在作者生命中不可承受之轻的生活笔尖上,一笔一划地浓墨重彩而出。

  济哲是一个在梦想和现实中跳跃前行的文人。和他接触不多,但每每相遇,发现他沉静时深邃、豪爽时奔放。总想解读他的多元性格,在书中才找到答案,他是一个爱赏析风雨、爱沉醉历史、爱接触市井、爱做梦、乐观豁达、充满活力的人。历尽沧桑,方能写出风雨的文字;爱做梦,方能在推杯换盏、把酒问青天的万丈豪情后鼾声隆隆而睡,以历史的回声和未来的梦想照进现实。他若失眠,必激扬文字,决不装睡,决不在假寐中假想梦境,决不在辗转难眠中浪费时间、虚度光阴。

  哈佛大学著名教授亨廷顿说:“在阶级和意识形态的冲突中,核心问题是‘你站在哪一边?’,而在文明的冲突中,问题的核心却是‘你是什么?’”我们姑且不去讨论这个论断的正确与谬误,但“我是谁?”“我是什么?”却真的在这个喧嚣的世界里应该好好思索。通过《风语·夜话》,济哲先生回答了“他是什么?”,他是一个风雨中的失眠者,他写风语,他有夜话,他有梦想,他追梦,他很真,他不“装”。

  子曰“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风雨夜中,才知失眠者最清醒。醒在当下,梦在未来。

  夜已深,就着几页书香,奔波一日的身子放松下来,洗洗睡吧……

相关热词搜索:郑承军 崔济哲 先生
相关评论
联系我们 | 版权声明 | 我要链接 | 教育之声简介 | 法律顾问 | 广告服务 |
Copyright © 2000-2012 cedcm.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投稿邮箱:edu@cedcm.com.cn | 京ICP备12037710号-1 | 总机: 010-88687877 | 传真: 010-88682677
本网站所刊登的教育之声网各种新闻、信息和各种专题专栏资料,均为教育之声网版权所有,未经协议授权,禁止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