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欢迎访问教育之声网
重要声明:
“教育之声网”推送文章除实在无法确认,我们均会注明作者及来源。部分文章或图片推送时未能与原作者取得联系,若涉及版权问题,烦请原作者联系我们,将会在36小时内删除处理,特别感谢,也特别欢迎您的投稿。
滚动新闻:
赵婀娜:有的吃不饱有的吃的撑
2013-04-16 09:46:29   来源:教育之声网   

  目前,我们国家的教育资源到底是供过于求,还是供不应求?如果只是微观地从一所学校、一个地区去看待这个问题,显然无法做出客观的判断。

  近十年来,在四川、安徽、宁夏等地区,由于人口的自然迁徙和外出务工人员的日益增多,一些教育资源相对薄弱的村镇学生日益减少。很多学校出现了老师比学生多,甚至有十几位老师给一位学生上学的情景。学校严重“吃不饱”。

  可当我们把目光转移到北京、上海等大城市,会发现这里的情况截然相反,学校不仅不愁“吃不饱”,不少还“吃撑了”。学位供不应求,择校禁而不绝,不少学校还出现了一个年级十几个班,一个班超过70个学生的盛况,学生多到将教室的前后门都堵死、老师需要带着麦克风讲课……

  一边是一些地区教育资源相对闲置,辖区内的学校“吃不饱”,一边是一些地区的教育资源供不应求,辖区内的学校吃到饱,甚至“吃撑了”。“吃不饱”与“吃撑了”,教育的“温饱差距”只是人口迁移的一段剪影,但是却造成了中国教育前所未有的“两极焦虑”:“剩下的少数”,核心是效率,如何用更经济、更灵活的方式获得基本的教育;“迁来的多数”,核心是公平,如何在供给与需求的刚性矛盾、好校与差校的两极分化中,避免掉落教育的“平均线”。

  “吃不饱”与“吃撑了”,作为人口迁徙、发展不均的伴生症,该如何对症下药?

  解决“吃不饱”的问题,就要关注“剩下的少数”。这些分布疏离、往往成为教育盲点的“少数”,还将长期存在。地区政府和教育主管部门不能搞简单一刀切式的撤并学校,发挥教学点体量较小、更为灵活的游击优势,是解决“吃不饱”的一条思路。

  解决“吃撑了”的问题,就要面对“迁来的多数”。政府一方面应继续推进教育均衡,切实缩小区域、城乡、校际之间的教育差距,另一方面还要提前规划、长远布局,对城镇化进程中教育资源供求变化趋势作出严谨的科学预判。据了解,“十二五”期间,上海将建设中小学和幼儿园1042所。上海教育部门负责人就曾感慨,5年新建千校之后,人口向一线城市的迁徙聚集如果还在继续,就不知道如何应对了。如何把“胃”做大,还需创新思路。

  两极焦虑的消解,要害处在弹性。扩大教育资源的弹性,可随生源变化适当伸缩;增加教育内容的弹性,能依素质起伏因材施教。这样的教育体制,才能应对区域迁移、人口波动的发展现实,才能保障每一个孩子的教育权利。中国教育,还在路上。

相关热词搜索:赵婀娜 特约评论员
相关评论
联系我们 | 版权声明 | 我要链接 | 教育之声简介 | 法律顾问 | 广告服务 |
Copyright © 2000-2012 cedcm.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投稿邮箱:edu@cedcm.com.cn | 京ICP备12037710号-1 | 总机: 010-88687877 | 传真: 010-88682677
本网站所刊登的教育之声网各种新闻、信息和各种专题专栏资料,均为教育之声网版权所有,未经协议授权,禁止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