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欢迎访问教育之声网
重要声明:
“教育之声网”推送文章除实在无法确认,我们均会注明作者及来源。部分文章或图片推送时未能与原作者取得联系,若涉及版权问题,烦请原作者联系我们,将会在36小时内删除处理,特别感谢,也特别欢迎您的投稿。
滚动新闻:
温希庆:异地高考的破冰有待人文精神的复苏
2013-03-21 09:54:01   来源:教育之声网   

  2013年3月18日,21世纪教育研究院、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发布《2013年中国教育蓝皮书》(下称《蓝皮书》)。《蓝皮书》的分报告《异地高考破冰前行》认为,当前“异地高考”的政策方向存在两大问题,报告撰写者上海交通大学教授、21世纪教育研究院副院长更直言政策前景将会“一团糟”,而解决方案,只有彻底的高考改革。

  有关异地高考的现状,着实让人感到莫名其妙,古今中外可曾有哪个朝代或者国家出现过类似于高考移民现象滋生出来的地方保护主义高考形态吗?另外,听说过齐国的学生考了五百分可以进北大,拿到楚国这五百分就只有进三流大学的份儿这类事情吗?有些教育者们津津乐道于异地高考政策的研究,然而,真正不迷糊于分数泥潭的教育者们,对于当代分数教育之下诞生出来的高考移民、分数投机等等恶性的教育现象只能让人惊叹于国内教育的愚昧与无知!

  中国教育病了吗?这一点,要从几年前喧嚣一时的《文艺复兴应当从古文字做起》所掀起的古文字运动说起,世界各国文艺复兴都是从解放思想入手的,真有哪一个国家钻到文字里死钻文字意思就能够进行人文精神复兴的?从这篇认知观点极端狭隘的文章最终冲击到两会并一度受到一些蒙昧无知者的追崇来看,整个中国社会都在物欲横流的社会背景中迷失了自己的根骨——民族精神的弘扬!我们古代所倡导的教育是以人为本、因材施教、有教无类的,可是,今天的教育是什么形态呢?当代之教育受到了高考影响太深,以至于整个国家迷失了传统私塾的自由教育理念,在统一的高考选材体制下,成为无止尽的给学生设置难题引导学生走向了一条艰苦的背书、做题而又丝毫不注重培养能力的错误道路。透过几点简单的思考可以看出国内教育的愚昧——第一,世界上有那么些没有浓厚的阅读与思想习惯,却是埋头死记让人头疼的知识培养起来的大文学家吗?在文化方面,当代教育所走的极端化的背诵“标准答案”现象,严重扼杀了人才思想的自由及丰富的想象力。第二,世界上,有哪个科学家不是或醉心于科学书籍、或醉心于科学实验探索、或醉心于自然实践探索的?可是,中国的教育界,偏偏幻想着,引导孩子们一头钻进习题集里去争取个高分数,眼高手低,对于科学人才的培养来说,是一个极端错误的倾向!其实,我们教育者们奉行的那么些难题,让科学家也会感到头疼的!可以想象一下,设若我们把伟大的发明家爱迪生等投入到当代教育体制里,从小不让他接触探索与实验,而是拿着一些他可能一辈子也不可能学懂得知识去折腾他,那么这世界当代的夜晚还会有灯光吗?应当感谢,那些对于历史发展有着突出贡献的人才没有在这里诞生,否则,真的会被当代教育追求分数的顽固理念扼杀掉!这种教育如果不是病态的,那才是一件怪事!

  同时,对于当代的异地高考和自主招生等等政策,之所以出现类似的局面,旨在说明了分数选材的不合理性,否则通过高考真能选拔出能力出众的人才,又何必产生地区间的歧视?

  钱老临终疑问:为什么建国后,我国没有培养出富有世界第一流精神的顶尖人才?尽管有关部门不肯承认自身在教育认识上的愚昧,以及整个社会浓厚的官僚习气作祟,然而,试想下,当整个国家把官员的地位和危害扩大到最大的程度的时候,有谁不把学习当做谋取社会优势地位的渠道呢?又有谁懂得如何读书、如何教育才能在学术上为社会做出贡献呢?整个社会教育的导向,在于利己、在于飞扬跋扈、媚上欺下的官僚风俗,可有半点儿尊重科学的味道?所以,破除异地高考难题的根本,在于教育选拔人才方式的转变,更在于国内人文精神的复兴,在于赋予学术界一种不媚俗于官僚界的品质。更在于贪婪于私利的各级官僚团队放弃自身的潜在利益,不因此而扭曲人们对于读书成才的错误理解。同时,更要使教育具备一种选材上富有独立性的,不媚俗、不媚权的落实到以选拔博览、动手操作与探索能力卓越的精英学子团队。

  像当代教育这般拿着一些分数说事的教育界,自身教授之中就不乏无能之辈,又怎能寄希望于做起世界一流的教育呢?归根结底,我们当代教育所诞生的一切怪胎都是源自一些怪胎的人造成的,为此,除了改革高考政策之外,更多要寄希望于教育界人文精神的复兴,我们真正有那么些立足于学术根本,不给权力后代留有任何作奸犯科潜规则的机会,那样,我们的教育和国家人文科技才有真正的复兴机会,否则,有着一些心术不正的人混淆视听、渲染黑白,整个国家的教育复兴和美好教育前景只会存在于官员的夸夸其谈之中罢了!

相关热词搜索:温希庆 异地高考 人文精神
相关评论
联系我们 | 版权声明 | 我要链接 | 教育之声简介 | 法律顾问 | 广告服务 |
Copyright © 2000-2012 cedcm.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投稿邮箱:edu@cedcm.com.cn | 京ICP备12037710号-1 | 总机: 010-88687877 | 传真: 010-88682677
本网站所刊登的教育之声网各种新闻、信息和各种专题专栏资料,均为教育之声网版权所有,未经协议授权,禁止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