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欢迎访问教育之声网
重要声明:
“教育之声网”推送文章除实在无法确认,我们均会注明作者及来源。部分文章或图片推送时未能与原作者取得联系,若涉及版权问题,烦请原作者联系我们,将会在36小时内删除处理,特别感谢,也特别欢迎您的投稿。
滚动新闻:
北京语言大学郑承军:一半梦想一半现实的哈佛
2013-03-12 16:11:20   来源:教育之声网   

感性感知、理性认同

  现实是感性的,它通过被感知而被理解、思考,从而变成理性的;一些思索和感悟会升华为梦想,梦想其实更感性,但当梦想遭遇理性的认同和支持,它会比任何理性都理直气壮。哈佛的师生就是在现实中感性感知、再通过理性认同,产生和拥有自己的梦想,并在现实和梦想的交替往返中不断感知、不断认同,梦想越来越壮丽,现实越来越充实。

  东亚系和燕京学社的公共教室里挂着这样一副对联:心理东西本自同,文明新旧能相益。并在墙上依次挂着中国古代的第一太极图、第二西铭图、第三小学图、第四大学图、第五白鹿洞规图,以期让美国学生了解东方、学贯中西。在这间教室里,我聆听了杜维明教授给美国学生上的中国古典儒学课,他希望美国学生通过对孔子、荀子、朱熹等人物的感性感知,逐步理解和认同东方古国的儒学,从而为当下世界的危机和争端找到解决良方。

  有一次,一个美国学生问我,“在中国,为什么一遇到问题,中国人就常说‘商量商量、研究研究’?”我反问他,“美国人遇到问题,怎么办?”,他回答“我们一般会进行协商和对话。”我说“这难道不是一样的吗?”他沉吟了一下,喃喃自语:“‘商量商量、研究研究’也许就是对话机制的最初雏形”。

  中西本自同、古今能贯通。带着这样的梦想,在哈佛访学期间,我还受邀到乔治·梅森大学、西密歇根州立大学、韦博斯特大学、南卡罗来纳州立大学讲解《孔子的教育思想与当代启示》,看着美国学生对东方哲人和其观念的好奇和疑惑,促进中美之间的理解和包容,首先是要加强交流和沟通,使其在感性感知的基础上慢慢理性认同。

  在波士顿,我们还遇到了一位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模式十分理解和认同的美国教授,他就是毕业于耶鲁大学、任教于波士顿大学的罗伯特·S·科恩教授(ROBERT·S·COHEN),他是一位与中国学术界有着深厚情谊的著名学者,清华大学还有一间以他名字命名的图书馆,收藏着他捐献给清华的两万多册书。在他位于WATERTOWN的家里,这位已经87岁的老人语重心长地对我们说:“马克思主义是开放的科学,不是教条。中国经济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但也有潜伏的问题,市场主导是解决不了根本问题的,中国学习美国,不能盲目照搬,美国不是样样都好。”他还说:“中国的马克思主义教育现在令人担忧,只是把它当作宣传工具,而不是学术,学生也不是真心地尊重马克思主义。”他对中国现状的了解和担忧,令我们十分动容。正是他对中国的感性认知,才使他对中国的发展模式充满认同、理解和支持,他的中国梦与他对美国、中国以及世界现状的看待、把握和分析有关。现实和梦想,也在这位老教授的心中纠结、化解,感知并升华。梦想不是空想,而是现实基础上生发的理想。

  10月15日,我结束访学、启程回国。那天波士顿阴云密布、狂风大作,当飞机跃上云层,突然云开雾散、阳光直射,我一下看见了哈佛校园和我住过的小楼,难舍的伤感一下涌上心头。哈佛之所以让人难忘,是因为在这里我能把握现实、萌生梦想。梦想就是梦想,梦想实现就不是梦想,而是现实了。但人既不能只活在梦想中,也不能只活在现实中。现实为梦想提供素材,梦想为现实提供色彩,这样,才能活得实在、活得精彩。

  我要回到中国的现实中去了,去努力实现梦想,也许这就是人生:一半是现实,一半是梦想。

  (郑承军:博士,哈佛大学东亚语言与文明系高级研究学者,北京语言大学教授,2008年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入选者)

相关热词搜索:特约评论 哈佛大学 北京语言大学 郑承军
相关评论
联系我们 | 版权声明 | 我要链接 | 教育之声简介 | 法律顾问 | 广告服务 |
Copyright © 2000-2012 cedcm.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投稿邮箱:edu@cedcm.com.cn | 京ICP备12037710号-1 | 总机: 010-88687877 | 传真: 010-88682677
本网站所刊登的教育之声网各种新闻、信息和各种专题专栏资料,均为教育之声网版权所有,未经协议授权,禁止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