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欢迎访问教育之声网
重要声明:
“教育之声网”推送文章除实在无法确认,我们均会注明作者及来源。部分文章或图片推送时未能与原作者取得联系,若涉及版权问题,烦请原作者联系我们,将会在36小时内删除处理,特别感谢,也特别欢迎您的投稿。
滚动新闻:
首页 > 校长之声 > 正文
清华附小校长窦桂梅:减负不单是取消考试
2013-04-03 09:37:01   来源:教育之声网   

  从雷夫中国行说起

  雷夫应该是第二次来到咱们中国,第一次是11年3月5日,那是在北京大学的礼堂,我也应邀参加,并且我学校的学生还专门为雷夫演奏过中华民族的民族乐器,他特别激动地跟我的学生做了一个合影,这个照片现在还放在我们学校的橱窗里面。基于雷夫二次来到中国我是这样理解的,我觉得雷夫来中国两次三次每一次的意义既由原来我们共通的认识,还有一个不一样的地方,比如说我们对雷夫的教育信念、教育的理解通过这次的活动又有了一个新的认识和提升,比如说对于他的教育信仰,对于他的教育激情以及他的学生观和基于学校、家庭、教材等等综合因素的一种整合的认识,对我们来说都是一个很大的启发。所以我觉得雷夫的故事因为每天他都在发生着,所以雷夫每天在56号教室里面的故事不会因为2011年的那一次而搁置或者悬搁,而是故事每天都在发生。我刚才听了雷夫的那一段演讲之后心里又是非常激动,内心也很澎湃,就这样来到这里。

  那种教育模式有哪些方面是值得借鉴

  其实在我眼里他的学生虽然生源还是蛮差的,但是毕竟还是有一个共通的地方,他们都是孩子,都是在生命最初的历程当中都是很幼小很弱小很需要我们呵护的一个个体,所以在我个人眼里,因为我是教小学的小学老师,我并不认为孩子如何生源怎么差,这种社会上的认识实际是有偏颇的,不就是因为他没有家庭出身,不就因为美国社区比较贫困等等综合造成的,所以孩子从来没有差距之分好坏之分。但是有一个可以共通借鉴的地方,雷夫和我们共通的地方就是对于教育的认识对于儿童的认识,对于自身职业的认同都是相通的,对雷夫这样一个问题的认识并不是我理解的多么大的差别,所以我能从他的身上找到一些共通的共鸣。我是来自于清华大学附属小学,我的生源我的环境那好的多的多,但是我的不是因为这个起点的不同,而是因为我们有着共同的理念。

  雷夫的56号教室有一个特别神奇之处

  在我的猜测当中,主观上讲,这些孩子的父母大多数来自于移民家庭里的,甚至这些父母的文化、差异也都是有一些问题的,那么这些家庭也比较贫困,所以他们需要一个能够为他们的孩子提供二次提升可能的空间或者是时间,于是就有了孩子们提早来到学校的过程。那么这是一个主观原因。第二个主观原因,我们的雷夫先生最大的特点,他是用全身心的那种激情去陪伴学生,他的陪伴从早上六点到晚上这个时间,而且他这个陪伴的过程当中总是用一种热情去感染去激发,这样的热情学生怎么不被老师吸引?这个老师像一个巨大的磁场,这些小磁块不断被这个磁场吸引,一旦时间长了形成这样的氛围,要是你的话我的话可能都不愿意离开了。而且这里面就会发生各式各样的故事,由着雷夫创设了不同的课程,莎士比亚、棒球、乐器辅导、数学、语文各个专业的学科知识的提升训练我觉得都构成了学生丰富的生活,你想回到家里那个场景和来到学校里这个感受,差异太大了,孩子就会来到这里来了。

  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之间的关系

  在我个人的观点里面认为,我认为一个人的成长其实是家庭的教育还要大于学校的教育,像雷夫这样一个特殊的情况是基于他们洛杉矶的贫民窟里面给不了它那么多的情况下教育发生的作用,又遇到了像雷夫这样一个特别的老师。咱们中国人有一句古话叫做看一个孩子好不好经常会说家教不好,但是没有一个人会说你这个孩子是哪个老师教的哪个学校毕业的,在中国讲究儒家伦理道德,有着民族传统几千年文化的国家,家庭教育应该是非常重要的。学校教育充当的作用在家庭教育的基础上做一个延伸、补充和提升。其实最终一个人的发展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我觉得最重要走向社会还要经历一个社会的教育或者说他要成为不给学校不给社会添乱,既完成个人价值又完成社会价值的和谐统一的人。从这个意义上来说,两者的关系是一种顺接的关系也是一种提升的关系,但都是人成长过程当中的一部分而已。关于您刚才说的家长和学校之间的配合或者说之间的关系,我觉得现在个人觉得最重要的一个原因,我觉得需要的是家长的教育观和学校的教育观以及我们对这个社会的教育观应该是一致的。现在最大的问题由于家长的价值取向对于儿童的培养和对于他望子成龙的心态的理解和我们现在对于素质教育尤其对人发展比较全面的界定前提下出现了一些矛盾,所以有些矛盾当中就造成一些理念的不吻合、认识的不趋同,可能会有这样那样的不理解或者差异。我觉得这个是需要一个全社会对家长也有一个更新的过程。大家都知道,教育在不断进行着一次又一次课程改革,首先应该是观念的改革,这个过程当中如果家庭的教育观念也能有一个改革和洗礼的话,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就不是互相对立的矛盾而成为和谐共同培养孩子的一个集团军一个同盟军,那就更应该孩子成长的更好。

  择校问题

  这个问题叫我来回答不具有普遍性,我是清华大学附属小学,我的学生是清华的子弟,孩子们直接会升入清华附中,这样一来我觉得我们清华附小还是有别于地方社会的小学,既要为他的学习打下底子,要为他的精神打下底子要为他的身体打下底子,我们的办学理念就是朝着一种充沛高尚的人生奠基的基础,属于全方位发展,既不应试为一,又不以素质教育做掩护的无所作为,所以这么推进的过程当中学生自然而然比较健康比较全面的发展,那么就和现在我们的地方社会小学的小升初就不是一个性质,所以我不能去妄加评论,这是中国社会发展阶段当中的一个特殊的现象,随着我们观念不同的变化和认识可能会有一些改变的,我相信会好的。

  给孩子提供一个自由的学习环境

  雷夫讲得很好,给孩子一个自由的环境首先要给他一个安全的环境,让他有一个心里安全的空间,还需要让他在这里还有一个成长发展的空间,作为家长和学校由于自己对教育的不同的对于培养人才的不同,产生家长的诉求和要求和学校的要求不一样,很多时候就像每一所学校都在努力构建自己的课程,这个课程不是我们自己想怎么做就怎么做,基于国家课程下的这样一个整合一个改进,然后在儿童具备了学校里普遍的特质之下同时又对个体的儿童差异有一个把握前提下做一些课程,所以清华附小也在做1+X课程,这个1一定是整合国家课程,适度前提下做一些带有清华烙印的X课程和基于个性差异的课程,我们都把它叫做X课程。这个课程也应该是一种全方位的整体的过程推荐,这样一来学生家长在清华附小里面发现还是比较认同我们的认识,学生可以把学的基础学的牢的前提下基于他的兴趣然后做他该做的发展。由于现在这个社会家长遇到一些他要做这样那样的一些兴趣班的学习的原因是他还是跟现状的功利社会的逼迫,带着满身焦虑当中去完成的。现在都在讲应试驾驭公立教育夹缝中怎么培养孩子低头奋斗的智慧抬头看天的情怀,这也是教育工作者应该坚守和努力的。当然充满荆棘,习近平说的好,他在俄罗斯讲话当中讲到,尼瓦大街上的人行道,历史的道路不是,实际教育不也如此吗?他要穿过尘埃穿过泥泞,路过荆棘,还有心经丛林,这是一个田野式的行进方式,这个过程当中需要我们每个人去尝试着在这片田野当中种上和播种出一棵棵生命的林子,长出最好的庄稼。

  减负令取消了期中考试

  这个问题特别有意思,就在公布八条减负令的时候,我作为一个校长代表在出台之前专门采访了部分的校长,就这个内容做一个修订发表了一些建议。尽管没有听我们这些人的建议,在两会前还出台了的。我个人觉得咱们国家出台的这些要求或者这些颁布的法令等等我觉得不是堵的方式,应该是提供标准的方式,有哪些标准是需要这样这样做那样那样做,我们就照着这个标准去做,而不是不应该这样做,那你告诉我应该怎样做,这是堵的方式。关于减负当下社会下不是简单的加法的问题也不是简单减法的问题,还有加减乘除还有很多整合的变量增量很复杂的问题在里面,我觉得这个是需要我们的上层领导包括我们的学生家长包括我们的学校几方合起来坐下来静静从长远发展的目标想应该去怎么办,而不是简简单单拿出一条法令取消其中考试,难道其中考试错了吗?我觉得考试本身不错,中间做过程性的检测都没错,还是防止一刀切的命令和要求。作为一个校长和作为一个中国教育者在面对这些问题的时候我们首先要想真的为学生减负了吗,我们减的究竟是什么,难道仅仅是减掉时间吗?我们还要为学生增什么?如果就是减还剩什么?很多问题需要校长有智慧的带着一种思考去真正把这个减负做到学生的心理去,让学生得到身心发展才是最重要的。

  这个政令拿到之后家长们很苦恼,我们孩子什么都不做,我们都不做我们干什么呢?家长就会到社会去了,到社会寻找各种机构补充这些问题。所以我觉得这个减负的问题不是光一个学校里能解决的,现在对学校有一个要求不行这样不能那样,但走到社会里家庭里随便可以这样那样,教育还是没走向一个科学良性的发展轨道上去。

  还是应该尊重儿童尊重差异,有的时候对教育本身来说整个社会来说,要给教育尊严。给教育尊严要给教师以尊严,让我们这些教育工作者过有品质的生活有尊严的专业认同,其实也是对我们的公平。很多时候总是要求我们如何如何,教育的内部工作者做到公平的时候也需要这个社会给予我们教育工作者应有的公平和尊重。

  说实话,我在努力做一个校长或者说一个合格的校长或者说走向一个优秀和卓越的校长,我自己觉得其实做校长总有一个想法让我能跟着我们的老师或者我带着这群老师从现在这个地方到我们曾经没有去过的地方,给他有一副愿景,要有一个方向,有一个共同追求的价值取向,朝着这个方向去努力。我觉得可能是我这个校长必须要做的一个首要的任务。其次,作为一个校长我觉得还要努力做一个学校的形象而不是做一个印象,需要更多的是陪伴,我觉得陪伴就有感情,这也是我体会的第二点。第三点,做一个校长需要有激情,雷夫校长身上因为他饱有30年来不变的激情,一个有激情的校长,这个激情不是说你想出来的一种情绪和你的一种表情,实际上是你的一种信念和一种你对人生的态度一种执着的精神,这些东西往往对于一个团队的影响对于一个学校的发展来说还是很重要很重要的。我经常会说一句话,激情在事业就在,我们的幸福就在我们的尊严就在,我们学校的老师们可能会在这样一个激情又在一个价值取向和有着校长陪伴他们走过的历程当中会成为这个学校有角落有故事有温暖有能发生传奇的这么一个地方。

相关热词搜索:清华 附小 校长
相关评论
联系我们 | 版权声明 | 我要链接 | 教育之声简介 | 法律顾问 | 广告服务 |
Copyright © 2000-2012 cedcm.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投稿邮箱:edu@cedcm.com.cn | 京ICP备12037710号-1 | 总机: 010-88687877 | 传真: 010-88682677
本网站所刊登的教育之声网各种新闻、信息和各种专题专栏资料,均为教育之声网版权所有,未经协议授权,禁止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