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欢迎访问教育之声网
重要声明:
“教育之声网”推送文章除实在无法确认,我们均会注明作者及来源。部分文章或图片推送时未能与原作者取得联系,若涉及版权问题,烦请原作者联系我们,将会在36小时内删除处理,特别感谢,也特别欢迎您的投稿。
滚动新闻:
首页 > 职业规划 > 正文
职业规划关注:教你识别职业规划的十个误区
2013-04-07 10:51:08   来源:北青网-北京青年报   

  职业规划到底是什么?很多职场人一知半解,甚至还存在理解偏差。这种认识上的误区一不小心就成为发展的“绊脚石”,比如,“找一份销售的工作改变自己的性格”、“自己学这个专业,找对口的工作一定有优势”、“三四十岁,已经来不及做职业规划了”专家对数百个案例研究总结发现,职业规划中存在十个普遍误区,在无形中阻碍了职场人的发展,限制了他们的思路。

  误区一:

  性格内向 找个销售工作改变性格

  张海学的是程序设计,他性格内向、寡言,不善言辞。小张觉得这样的个性不理想,决定找一个销售或者客服的工作来改变性格,让自己有个大变化。但结果不尽如人意,每次拿起电话要跟陌生人沟通时,心里便充满了抗拒,最终还是以辞职告终。

  专家点评:性格是与生俱来的,工作对个人性格会产生一定影响,但并不会因此产生本质的变化。不少职场人希望通过工作来锻炼和彻底改变自己,会有一定作用,但与自己性格特质、能力特长等完全不相合甚至背道而驰的工作,不仅不能让你发挥所长做出成绩,还很有可能会让你消磨自信,导致更深的挫折感。

  误区二:

  专业对口 找工作一定没有问题

  李红的专业是工业设计,毕业后想去广告公司做设计。但几轮面试下来,她才知道自己掌握的软件、设计功底都达不到广告公司的要求。“本专业”还不及那种精通设计的业余爱好者,让她沮丧又迷茫。

  专家点评:一般状况下,找本专业工作在专业知识、技能上有一定优势。但目前的现状是,大学生的专业学习不到位,且因为没有提前对未来的职业发展实施规划,知识和技能的准备很不充足,甚至不知道自己该做什么,技能水平很难与用人单位的需求对接,常常无“优势”可言。专家建议,大学生尽早利用在校时间对未来的职业发展做好准备工作和前期探索,才能真正积累有用的优势。

  误区三:

  调整心态 一定能喜欢现在的工作

  王军毕业后根据家里的安排进入银行工作。柜员的工作枯燥单调,完全不是他喜欢的工作。他不敢辞职,想了不少办法让自己对工作多一点积极性,但心理的抵触始终消除不了,严重影响了工作表现。

  专家点评:喜欢一份工作,是因为这份工作满足了你的成就感、价值感,且不断刺激你追求新的目标。如果眼下的工作根本不是你的兴趣所在,也不能满足你的自我成就感,即使在短时间内可让生活有保障,也不会是长久发展方向。专家提醒职场人,明确职业定位、选择职业时,一定要结合三方面进行综合决策,即自身的能力特长、职业价值观和当前的职业机会。通过全面的分析和判断才能找到合适、感兴趣、让自己全身心投入的好工作。

  误区四:

  职业规划 只适合创业的年轻人

  刘丽今年36岁,在一家小公司当副总,主要负责公司销售、客服方面的工作,每天工作繁忙且压力很大。家中还有一个4岁的宝宝要照顾,总感觉吃力。她想重新换一个新方向工作,可始终不敢迈步,觉得已经过了创业的年龄,只能继续维持现状。

  专家点评:任何时候做职业规划都不会晚。职业生涯漫长,不同阶段有不同的任务要完成,如果前一阶段的问题没有解决,拖沓到下一阶段只会加重发展的危机,且需要付出更多成本。每个阶段都应该随发展及时调整职业规划方案,及时解决发展中的问题。

  误区五:

  职业方向 等大学毕业工作了再做

  王刚高考成绩不理想,被调剂了学校和专业,学了工商管理。但这个专业以后出来能做什么工作,他一点也没概念。眼看着大三就要过完了,父母都为工作的事焦急,他却慢条斯理地说:“还有一年,等毕业时再考虑也来得及,现在找了又不是马上就要去上班。”真等到毕业时,看着同学陆续签约,他着急了。

  专家点评:大学是个人职业生涯发展的预备阶段,需要充分利用好此阶段对未来的职业发展方向进行探索和尝试,并有针对地学习和积累一些专业技能,多从实践中了解社会、了解职场、了解自己的能力特长等,以便于毕业时与职场“无缝接轨”。否则,毕业求职时就会手忙脚乱,不知道方向。

相关热词搜索:职业规划 误区
相关评论
联系我们 | 版权声明 | 我要链接 | 教育之声简介 | 法律顾问 | 广告服务 |
Copyright © 2000-2012 cedcm.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投稿邮箱:edu@cedcm.com.cn | 京ICP备12037710号-1 | 总机: 010-88687877 | 传真: 010-88682677
本网站所刊登的教育之声网各种新闻、信息和各种专题专栏资料,均为教育之声网版权所有,未经协议授权,禁止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