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欢迎访问教育之声网
重要声明:
“教育之声网”推送文章除实在无法确认,我们均会注明作者及来源。部分文章或图片推送时未能与原作者取得联系,若涉及版权问题,烦请原作者联系我们,将会在36小时内删除处理,特别感谢,也特别欢迎您的投稿。
滚动新闻:
北京市呼家楼中心小学校长 马骏
2012-10-30 13:34:21   来源:教育之声网   




百名卓越校长候选人 北京市呼家楼中心小学校长 马骏

【个人简介】

  马骏,女,44岁,研究生学历,中学高级教师。现任北京市朝阳区呼家楼学区党总支书记、管委会主任、呼家楼中心小学校长。现同时兼任北师大教育家书院兼职研究员、中华伦理道德研究会常务理事、中国教育学会理事、北京市民族教育研究会理事、朝阳教育分院兼职讲师、霍懋征教育研究会副会长、北京市劳模协会副会长等。

  多年来,她追求文化办学,在充分尊重每一个孩子个性发展的基础上,倡导“发现、唤醒、激活、点燃”的全新育人模式。目前,学校在“创设适合每一个学生发展的教育”理念引领下,秉承“三礼教育”和“炎黄传承”特色文化发展,逐步从德育、智育、课程、活动、环境、评价及队伍建设等方面构建起了一套系统完整的育人体系。真正的为学生最终成为一名具有深厚文化底蕴和现代国际素养的“中国娃”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近年来,马骏校长先后获得全国“三八红旗手”、全国十佳小学校长、全国学校管理创新典范校长、全国学校规范化管理杰出校长、全国校园文化建设示范校长、北京市劳模、首都精神文明建设奖、首都劳动奖章、北京市杰出校长、北京市优秀教育工作者、北京市优秀政治思想工作者、北京市女职工创新之星、2007年召开个人办学理念研讨会,并出版个人专著《教育因创造而美丽》。


  【办学理想】

  学校应当成为书院,成为让人迷恋、向往和追求的精神家园,让孩子们能够在一种书画情调中愉悦、欢快的自由成长,享受知识、感受文化,品味人生。

  文化是一种力量,它催生着人性的光芒;文化是一种素养,它滋润着心灵的成长;文化是一束阳光,它传递着希望与梦想,文化,让每一个人笑魇如花。让文化成为教育的福音,让教育成为文化的圣地。我们希望建构一所书香型学校,通过文化的力量去感染、熏陶和影响这里的每一个人。让师生的生命素质因为书香文化的熏陶得以升华,希望教师因为文化的浸润成为一个有修养的人,一个有品位的人,一个高雅的有追求的人;希望学生在这种书香教育的滋润下成为一个阳光的孩子,一个有书卷气质的优雅的孩子,一个有教养的中国娃。

  为此,我们把“培育有教养的中国娃”作为育人目标。并且从文化的个性、属性与积淀上对育人目标做了分析与阐述。

  从教育角度思考:小学教育着重于习惯养成的教育,良好的习惯会使他们受益终身。教养是文化的个性之一。

  从社会角度思考:民族的才是世界的,学校的教育必须要充分体现民族精神和国家意志,一个全面的开放的人首先就必须是一个懂得秉承和弘扬民族文化的有中国底蕴的人。

  从人性角度思考:孔子说“天下之大德曰生”,也就是说天底下最大的德行、最重要的道理就是生存和发展,在此我校将“快乐与发展”定位于“文化育人”的核心理念。

  【文化追求】

  宁静致远、无为而治、厚德载物、上善若水

  【教育理念】

  适合的才是最好的。适合每一个孩子发展的教育才是符合教育规律,符合孩子成长规

  律的教育。

  我国传统教育思想精华和西方教育智慧,特别是儒家关于因材施教的思想,以及现代中外关于人的智力结构和差异性研究的最新结果,都证实了这一理论观点。

  适合教育思想的精髓是“适合”。“适”是“适应”“适度”的意思,“合”就是要合规律性。适应社会的需求,适应人的成长规律,适应不同学生的特点和需要。实现学生的自主、个性、全面的发展。

  【教育实践】

  “创设适合每一个学生发展的教育,实现学生的自主、个性、全面的发展”这一教育理念始终贯彻在学校管理及教师教育教学的每一个环节中,成为我校内涵发展的总的指导思想。为此,我校从德育、校本课程、学生活动、智育、教师队伍、评价、环境七个方面构建了适合每个学生发展的教育体系,为每个学生的健康成长服务。

  构建适合每个学生发展的德育体系

  德育,其实就是在回答我们的校园最终要培养什么样人的问题。可以说,它像空气一样弥漫在校园的各个角落,像水一样滋润着每个孩子的心田,影响和决定着他们一生的成长与发展。所以,我校从“培育有教养的中国娃”育人目标出发,经过多年的努力构建了以“培育人文素养,传承民族精神”为目标,以“三礼”“炎黄传承”为内容,以“课堂训练、家庭实践、社区检验”为途径方法,以“《小学生思想道德评价》《小学生成长报告单》”为保障机制的一套完整的育人体系。从学生身边的小事入手,通过每天十分钟的“做一做、说一说、练一练、演一演”让学生在参与、训练、实践、体验中,感悟做人做事的道理。并通过“三礼”家庭实践,社区责任体验,以及教师、家长与学生一同学“三礼”用“三礼”活动,让“三礼”教育真正入脑、入心、入行,在校园开花结果,形成浓郁芬芳的“三礼”文化。

  构建适合每一位学生发展的课程体系

  课程,是传输知识和教化育人的重要载体,其内容的设置更像是一支支火把,可以充分照亮和点燃孩子强大的求知欲望和探索意识。作为学科课程的有力补充,学校从“培养有教养的中国娃”育人目标出发,构建了立体、丰富、多元的校本课程内容,不仅从基本礼仪、民族礼仪和国际礼仪等方面开设了礼仪必修课程,为学生搭建了知理、懂礼、明理的学习和实践平台,学校还结合每个学生的发展需求,创造性的开设了以健康、文学、艺术、创新、现代素养和社会交往为主要内容的素养选修等52门课程,学生在自主选择的过程中感受着文化,提升着能力、增强着底蕴、开阔着视野。经过多年的探索与研究,目前学校已经形成了以《三礼》、《炎黄传承》、《学做奥运文明小主人》《奥运文化扑克》和《学生社会实践攻略》为主要内容和载体的校本教材体系。其中的学生社会实践攻略,更是由学生们自己通过参观、走访、调研多家博物馆、郊野公园和规划馆后自主创编出台的校本教材手册。可以说,校本课程体系的构建为培养孩子具有阳光自信和心态以及深厚的文化底蕴和开阔国际视野奠定着坚实的基础,为每个孩子的终身发展提供着交流与展示的平台。

  构建适合每一个学生发展的活动体系

  生命因教育而美丽,教育因活动而精彩。针对于小学生而言活动是最受喜爱,最有效的教育载体。我校从主题教育活动——学生自主活动——社会实践活动三个围度,通过丰富、多元且具有针对性的活动,实现的学生的个性、全面发展的目标,同时也收获着学生们的喜爱与追捧。

  1、 以主题教育活动关注群体,引领发展

  首先,我们以生命教育为根基,通过“火灾逃生”“地震演练”“了解我自己”等主题教

  育活动的开展,让学生了解生命的意义与价值,珍惜生命,珍爱健康,提高生存能力。

  其次,我们以“三礼”教育为践行,在“三礼”教育的基础上,开展“小孝于家,大孝于国”的孝行文化与社会公益活动,培育学生的社会责任感与博爱胸怀。

  2、 以学生自主活动发展兴趣,自我教育

  学校共成立设立运动、文学、艺术、科技、公益、环保、实践、民族文化等方面的一百余个学生社团。由学生自己成立组织,自行组织活动。在活动的策划、组织过程中,发展兴趣,锻炼能力,自我教育。

  3、 以社会实践活动适应社会,提升能力

  教室是小课堂,社会是大课堂。对于学生来说,课外的社会实践是他们自主探究知识的广阔天地。更是从知识向能力、从认知向行为转化的必不可少的中介。自2009年起,我校挖掘社会教育资源,充分利用社会大课堂实践基地,开展“每月一次的社会实践活动”。

  2010年9月,我校开展“童眼看朝阳”主题实践教育活动,全面梳理本区可供学生社会实践的资源,补充完善现有的《社会实践大课堂》名录,开展“走进朝阳博物馆”“走进朝阳郊野公园”系列主题活动,借孩子之眼发现朝阳之美,以孩子的视角提出意见和建议,编辑《社会实践攻略》系列丛书,让学生在社会实践大课堂中开展研究性学习,使本区社会实践资源最大化、体系化。

  学生的假期生活本应是最好的充电时机,中国自古就提倡“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学校之外可以获得更多的人生知识与技能。我们根据寒暑假特点和孩子年龄的不同,2008年起就研发了《小学生假期实践手册》,引领孩子们在假期中小手拉大手,和伙伴、和家长一起到社区、到剧场到各个社会实践大课堂中参加各种形式的活动,《小学生假期实践指导手册》的14个篇章中(阅读、思维、英语、体育、环保、实践、劳动、科技、游戏、春节、理财、实事、道德、自主)就像一根指挥棒,给家长们“找事儿”,给孩子们机会,把快乐的假期真正还给孩子们。

  在这个多彩的过程中,孩子们的个性得到了发展,能力得到提高,品质得到了提升。可以说,活动已经成为了每一位孩子生命成长中最为活跃的音符。

  构建适合每个学生发展的智育体系

  我们理想的智育:超越知识,走向智慧,激发创造,健全人格,为学生将来拥有终身幸福的精神生活打下坚实的知识能力基础。

  我们的智育标准:让每一个孩子拥有浓厚的求知兴趣、良好的学习习惯、多样的学习方法、扎实的知识基础、灵活解决问题的能力、广博的课外知识、较强的学科素质,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幸福人生奠基。

  用真心换真心培养智慧教师;用真情育真情培养聪明学生。读懂师生的需求,唤醒师生的激情,完善师生的人格,让每个教师享受工作的乐趣,每个学生享受成长的快乐!

  1、引领教师专业的读懂教材

  (1)夯实教师专业知识:学校以学区《学科知识框架体系》为依托,真正做到引领教师全面系统把握教材。通过《新课标解读》的通识培训,使教师尽早尽快了解和把握新课程改革的方向,并运用到教学实践中。

  (2)研读教材,促教师教材分析能力整体提升:开展全校教师参与的教材分析交流活动。老师们就全册教材的知识体系,单元知识的生长点、教学重难点等内容潜心琢磨,以具体课例为载体就学生已有知识储备、新知识点、训练点等方面透彻理解教材,了解教材承载的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掌握知识技能的任务的教材交流活动。

  (3)关注常态课堂监控,促教师驾驭课堂教学能力整体提升:教学充满着太多的不确定性,因此需要无尽的智慧和艺术,更需要对常态教学质量的坚守。为此学校制定了常态课堂监控流程。

  2引领教师用心的读懂学生

  要想读懂学生,就要真正走进学生。

  (1)走进学生,从关注学生作业做起

  关注作业过程,让批阅作业的过程成为走进学生思维的过程。学校提出,每位教师力争把批阅作业的过程当作是与学生思维对话的过程,将以往“√”“×”的简单标注调整为走进学生思维,探寻学生解题历程的心智型批阅作业,以期更深刻的解读学生思维过程,反思教学问题,扎实每一节常态课堂。

  (2)走进学生,从分析学生学情做起

  学生在学习新知识前,不是一张白纸,他们或多或少的积累了一定的知识、经验。鉴于此,我校明确了重点课、起始课教师要做好学生的前测工作。通过课前测试,发现有些简单的问题学生通过读书自己就可以解决,在课堂上就不需要去讲解.而有的问题有难度,学生自己解决不了,就需要老师在课堂上下大力气去解决,有效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

  (3)走进学生,从关注学生习惯做起

  第一:我学区于2009年出台了《小学生思维习惯培养指导意见》。我校依据《指导意见》结合校情分学科按不同年段制定了《学生学习习惯培养目标细目表》以及《学科教师教学习惯》,在明确学生习惯养成目标的同时,老师们也在以教师教学习惯得标准约束着自身的教学行为,为学生起到了良好的示范作用。

  第二:选取了所有学科都亟待培养的学生质疑习惯和多角度思考问题习惯的研究,并制订了“呼家楼中心小学课堂教学评价表”将以上两个习惯纳入到课堂教学评价要素之中,不论是教师个体的常态课还是教研组的同伴互助课,不论是学校的行政会诊课还是校级课堂教学大赛课,都以这张评价表为依托,引领着老师们时时关注对学生思维习惯的培养。

  第三:在学科活动中关注学生学习习惯培养。如:口语交际训练活动、“晨读十分钟开启美好一天”的晨读活动、开心故事吧、绘本故事等,从不同角度培养与学生多方面的思维能力。

  第四:习惯养成人人达标。为此,我校以“学生学习习惯达标量化表”为依托,借助学科活动,分阶段进行评价,并通过评选“学习习惯之星”激励学生,确保人人达标。

  3、引领教师智慧的读懂课堂

  我们理想的生本课堂是:把握学生学习起点的课堂;关注学生个别差异的课堂;提倡学

  生观点交锋的课堂;展现学生智慧才能的课堂。

  课前,读懂学生的基础——读懂学生的已有基础, 找准教学起点;读懂学生的学习需求, 确定学习重点;读懂学生的学习差异, 把握教学弹性;读懂学生的学习障碍,调控教学难点;读懂学生的学习思维,优化教学环节。

  课中,读懂学生的学习过程——倾听学生的发言,观察学生的表情,留意学生的眼神,通过捕捉学生课堂活动中每一个细节,读懂学生的精彩、疑难、情绪心理变化、原认知、思维、错误……

  课后,读懂学生的收获——教师不仅要了解课堂教学目标的达成情况,更要了解学生的学习得失与感受。发现新问题,作为教师反思的基础,并形成新一次校本教研的起点。

  课堂教学的精彩不是教师的精彩,而是学生的精彩!关注课堂,关注学生,会让我们的课堂教学更生动、更精彩,会让我们的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在与学生共同成长之路上我们全体教师会耐心等待,静听花开的声音!

  构建适合每个学生发展的教师队伍建设体系

  教师队伍是学校发展的支柱性和保障性力量,它们的行为、能力、个性、品味与专业素养等因素将直接影响教育教学质量,影响着每一位学生的健康成长与终身发展。因此,我校依据不同层面教师的特点,采取分层递进培养模式,满足不同教师成长需求,促进教师专业发展。

  对于青年教师采取“规范加指导”策略,以《教师教学指导手册》从备课、上课、作业、辅导学生、复习、学业质量监控等方面,针对我学区教师存在的问题,提出指导意见,以此规范教师的教学行为。同时以《学科知识框架体系》帮助教师更好理解和把握教材,了解所教内容的知识点与能力点,并提出有效课堂教学建议。

  针对骨干教师采取“提升与发展”策略,通过创设浓郁的研究氛围,制定推优出新的激励机制,通过跨校联聘、名校送课、骨干教师开放周、各级各类研讨活动等,搭设骨干教师成长平台。

  针对名特教师采取“重点打造、形成品牌”策略,聘请专家帮助梳理教学思想,形成个人教学或教育管理风格,出版教师个人专著,成立“名优教师工作室”,发挥其示范引领作用。

  在提升教师专业发展同时,我们也十分关注教师的精神文化生活。通过每年一届不同形式的教师家属联谊活动;教师生日会等人性化管理打造和谐教师团队;通过茶艺、红酒、西餐礼仪、咖啡文化、人艺话剧等内容丰富的培训,提升教师生活品味,让每一位教师在呼中心享受职业的幸福,享受高品质的生活。

  构建适合每一位学生发展的评价体系

  评价,是学校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促进师生主体互动发展的重要载体,也是学生成长和教师发展的重要导向。学校在全面发展人才观和“以人为本”发展观的引领下,从学生、教师和学校的实际发展需求出发,构建了系统、科学、全面、人文的评价体系。其内容包括了“学生、教师、干部、课堂和学校”评价。随着近几年的落实与研究,学校又陆续出台了《教师教学指导手册》、《学科知识框架体系》和《小学生成长报告单》等相关评价内容,可以说,目前学校已经逐步形成了有效促进人的发展和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评价体系和评价机制,切实将学校的管理、服务以及教育教学工作落实到了提高质量和促进学生的发展上,从而构建了一套立体多元的评价体系,奠定了为每一位学生终身发展服务基础。

  构建适合每一位学生发展的环境体系

  环境,是学校育人的重要场所,是学生彰显个性,创造提升的空间,是师生文化交流,心灵对话的纽带,更是学生了解社会,展现自我,开阔视野的实践平台。所以,我们倡导学校环境是孩子的环境,学校文化是孩子的文化,它所展现出来的外在形式与文化内涵更应该是孩子人人参与,人人读得懂的,因为只有孩子们能够真正参与、读懂属于他们的校园文化,他们才能真正的接受,从而内化于心而外显于行,并最终成就学校环境化人的最终目的。因此,学校从育人目标出发,构建了全面、系统的文化环境,突出整体性和全面性;从“以生为本”的理念入手,构建参与、互动的环境文化,突出主动性、参与性、创造性和精细化;从学校文化内涵着眼,构建了学生读得懂的动态环境文化,突出解读性,动态性和互动性。可以说,孩子们在属于他们自己的环境中充分感受着文化、展示着自我、收获着喜悦、提升着能力、开阔着视野,为最终成为一名阳光、自信、健康、有教养的中国娃奠定着坚实的基础。

  收获是一种幸福,享受着教育的幸福,这是教育的一种境界。在创设适合每一个学生发展的教育理念引领下,我们的孩子收获着阳光与自信、习惯与健康、快乐与发展;我们的老师收获着幸福与智慧、轻松与品味、专业与成长;我们的学校更收获着底蕴与传承、激情与创新、文化与发展。我们相信,在大家的努力与付出后,这些多彩的收获定将汇成一条条美丽的彩虹,成为全校师生心中共同的美好记忆和学校文化办学中一道道亮丽的风景。

相关热词搜索:北京市 呼家楼 中心小学 马骏
相关评论
联系我们 | 版权声明 | 我要链接 | 教育之声简介 | 法律顾问 | 广告服务 |
Copyright © 2000-2012 cedcm.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投稿邮箱:edu@cedcm.com.cn | 京ICP备12037710号-1 | 总机: 010-88687877 | 传真: 010-88682677
本网站所刊登的教育之声网各种新闻、信息和各种专题专栏资料,均为教育之声网版权所有,未经协议授权,禁止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