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简介
2011年7月1日,北京市东城区金台小学正式更名为北京市东城区金台书院小学。
金台书院小学的前身是清朝名将洪承畴的赐园——洪庄。清康熙三十九年(1700年),由京兆尹钱晋锡在此创办了北京历史上第一个义学——“首善义学”。清乾隆十五年(1750年),“首善义学”经过大规模的修缮扩建,改名为“金台书院”。 同治十三年(1874年),应试学子陆润庠金榜题名中了状元,“金台书院”也因此得名“状元府”。
金台书院是北京历史上二十多座书院中唯一保存下来的书院。1984年8月,“金台书院”被列为北京市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从“首善义学”到金台书院小学,风云变幻三百载,书香不断。在新的历史时期,学校传承百年书院文化,不断创新育人内涵,深入挖掘康熙皇帝为金台书院亲自赐予的御匾“广育群才”这一古训的核心内涵,将其提升为学校办学理念,树立了“巧传书院文化,广育金台群芳”的办学目标。学校不仅引导学生学习一代代学子的刻苦学习精神,扎扎实实地打好文化基础,还将传统文化与现代教学观念结合,开设了“慧心巧思”特色校本课程,开启了学生的心智,以“巧手”促“心灵”。学校在校本课程的科目开发、育人途径以及传承文化、开拓创新等方面形成了鲜明特色,谱写着新的历史篇章。
“古韵新曲,书香满庭”。金台书院小学为每一个学生搭设了一个全面发展、快乐成长的金色舞台。
办学特色
学校的教师树立了“巧传书院文化,广育金台群芳”的办学目标,以达到“培养学生会做人、会学习、会发展”的育人目标,并逐步形成“弘扬传统文化,培养创新人才”的办学特色。在全面总结办学经验的基础上,张校长提出了在办学理念指导下营造“巧”文化的育人氛围。书院的伟大之处在于它是人才中心的集聚地,而三百年的金台书院还是人才的研究中心、人才的开发中心以及人才的创新中心。因此,学校提出的“巧”文化就深刻地体现了书院文化的核心,其体现的不仅仅是书院文化的先进性,也是当今我国科学发展观思想的具体体现。
办学成绩
国家级荣誉:
2006年4月,被评为全国教育科学“十五”规划教育部重点课题《综合实践活动及其师资建设》优秀实验学校。
2006年12月,被评为全国教育科学“十五”规划教育部重点课题:“中小学生阅读学习实验研究”先进实验校。
2011年11月,参与国家级重点课题——“北京市实施发展性评价,促进中小学教育质量提高”的研究。
市级荣誉:
2005年10月,被评为北京市基础教育课程教材改革实验先进单位。
2008年1月,被评为北京教育改革先进校。
2009年3月,荣获第29届北京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优秀科技实践活动奖。
2009年8月,获北京市“迎国庆”健身腰鼓大赛甲组自编套路一等奖。
2009年10月,荣获北京市少先队“星星火炬奖”。
2009年12月,获北京市金鹏科技奖。
2010年10月,《金台巧手文化校本课程开发与实施的研究》列为市级研究课题。
2010年10月,作为实验校,参加市级《北京市中小学教师课堂教学效果的评价与提升》项目的研究。
2011年4月,获北京市跳绳比赛第六名。
2011年11月,被评为首都文明单位。
区级荣誉:
2006年6月,被评为崇文区少先队基础建设规范化工作五星级少先队大队。
2007年3月,被评为北京市崇文区精神文明建设文明单位。
2007年3月,被评为工会工作先进单位。
2007年10月,“传承民间艺术,争做奥运使者”巧手活动,荣获2007年崇文区中小学十大德育好活动称号。
2008年5月,被评为2007年度崇文区文明单位。
2008年12月,被评为崇文区少先队理论研究工作先进单位。
2009年4月,巧手文化校本课程被评为2008年崇文区小学优秀校本课程。
2009年12月,被评为崇文区中小学生科技节先进集体。
2009年12月,被评为崇文区少先队理论研究工作先进单位。
2010年7月,被评为崇文区教师支援农村教育工作先进集体。
2010年9月,2009—2010学年度被评为教育系统先进集体。